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法院文化 第4版

青年法官助理要不忘初心勇担当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 日期:20200515
  • 作者:王学文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王学文

    近日闲暇时间,我阅读了《习 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作为80 年代末出生的年轻人,我们对于当年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并没有直观的了解。但是读过这本书后,却感觉到那个志存高远、重情重义,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勇于吃苦、敢于担当的知青形象跃然纸上,给我们树立了的光辉的榜样。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助理,我们应该向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学习,常怀“五心”,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一要胸怀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与青年习近平同窑洞住过的雷平生在书中说,习近平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七年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依然初心不改,从容淡定,奋发作为,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青年习近平把理想信念深深地根植于内心,外化于行动,这正在青年法官助理所应该学习的。

    随着员额制改革的推进,很多年轻的助理审判员因为经验不足、资历不够等原因未能入额,转为一名法官助理。 对于青年法官助理来说,不入额并不代表不优秀,不能独立办案也不代表不能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西方国家中,法官助理不但被广泛誉为“不穿法袍的法官” ,还被赞为“ 批评者、 启发者和协助者。”青年法官助理在当前司法改革浪潮中即使暂别审判席,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个历练学习、积累经验的好机会。真正有法治理想和信念的法官助理应抛开对身份的纠结,抛弃一时的得失,矢志不渝地坚持对司法公正的追求,迅速适应角色转换,放平心态,及时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审判业务能力上,厚积薄发,沉淀内心、历练平和品性,以期最终成长为足以“铁肩担道义”的优秀法律人。

    二要恪守公平公正,秉持公心。据梁家河村民石春阳在书中回忆,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被推选为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青年习近平自己也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

    公平公正不光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也是人民法官追求的终极境界。 就法官助理而言,虽然不用亲自开庭断案,但是常常会参与来访接待、案件调解、提审讯问等工作,如果有一个环节有所偏颇或有失公允,都会影响当事人对公平公正的感受,影响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因此,法官助理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客观、中立、公允的行为赢得公众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三要心怀良善,保持赤子之心。书中梁家河村的诸多村民都回忆到,青年习近平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无不真诚相待;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送给讨吃老汉,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村民治病慷慨助人。青年习近平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大仁大爱,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这样的赤子情怀,让梁家河村民对他也一往情深,在他考上大学离开时,举村为他送行。

    培根曾说,“法乃善良公正之术。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 永葆善良悲悯的赤子情怀,这也是青年法官助理所应该学习和坚守的。青年法官助理要想做到“口开填正气,笔动减冤情”,不光要磨炼自己的业务水平,更要学会善待当事人,常怀悲悯之心,在司法过程中给予当事人充分的倾听、理解与尊重,既要捍卫法律公正,以法安天下,又要胸怀司法良知,以德润人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不仅感受到法律的严格与尺度,也感受到司法的良善与温度。

    四要好学上进,保持求知之心。书中村民梁玉明回忆:“在梁家河插队的这段时间,近平阅读了大量书籍。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近平坐下来就看书,有时候一直到深夜才睡”。与习近平一起插队的知青戴明也在书中提到,“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黄土高原生活匮乏、信息闭塞,青年习近平在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每天上山劳动的情况下,依然硬挤出时间读书,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学习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而这种求知精神最终也帮助他历练出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

    近年,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法院广大干警发出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全员读书活动倡议书,鼓励广大干警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通过读书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提升公正司法的职业素养。这项活动可以说对审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官工作,本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工作,青年法官助理应多读书、勤思考,潜心钻研业务,充实法律知识,总结法律思维方法,真正从书籍中获得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做到“心中充满正义,目光往返于事实与规范之间”,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最终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与法律中保持中正理性,进而拨云见日、明断是非。

    五要勇于担当,有吃苦的决心。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年仅15岁的习近平入村插队后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成功经受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的艰苦磨砺。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自述:“ 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 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 历史地看,基层沃土确乎成了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 淬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

    司法改革之初,司法辅助人员配备不足,面对林林总总的繁杂工作,“白+黑”,“ 5+2”工作模式往往成了青年法官助理的常态。“人间万事出艰辛”,这“苦和累”其实正是青年法官助理成长进步的“磨刀石”。青年法官助理作为未来的“准法官”,既要做好基础的“事务性工作”,熟练掌握案件的每一个环节与流程,又不能把自己限制在“ 事务性工作”以内,习惯于一遇到疑难问题就去请示承办法官,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应该对案件深度参与,在法官指导下积极思考案件的法律适用、事实认定,起草裁判文书,为法官提供意见和思路。 只有“ 不待扬鞭自奋蹄”,经历全方位、深层次的锻炼、考验与磨砺,砥砺前行、久久为功,才能为将来独立地“一锤定音”打好根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