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2017-12-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跨领域党支部组团帮办群众幸福感满满
青岛市市北区开创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祝淇 王恩全
  
  近日,青岛市市北区小鲍岛社区进行残疾人免费无障碍改造施工,肢体二级残疾的宋先生一家需要街道帮着暂时另寻住处。一筹莫展时,市北区东海老年公寓党支部为他家提供了满意舒心的帮助。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今年,市北区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推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非公党支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形成了联合化大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组团服务模式。
  “以前,非公党支部都是零零散散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为居民做点事,由于技术、精力、物力、能力等局限,很多时候都虎头蛇尾,也影响了我们的积极性。如今有了‘大家庭’,便民服务有了系统的渠道和方式,便于集中各方优势力量解难事、办好事,为基层党建献策出力。”市北区乐宁居养老医疗党支部书记刘德奇如是说。
  截至目前,市北区19个街道党委已与1000余家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共驻共建,联合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生活便利的宜居感和获得感,实现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的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
青岛市市北区
启动“幸福来敲门”访民情解民忧
  □郭显海 王恩全
  
  “家里几口人,有什么困难,对街道、社区的各项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家住青岛市市北区海伦路33号的王贻善与入户调查小组人员进行热情交流。近日,市北区全面启动“幸福来敲门”工作,访民情解民忧。
  海伦路街道在入户工作中当好群众工作的宣传员、群众情况的调查员、群众意见的统计员等“三员”,通过进行一次民情沟通、填好一份《“幸福来敲门”活动调查问卷》、送上一封《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一份《街道文化地图》、一份街道社区祝福等“五个一”措施,大力宣传区委、区政府在改善民生、提升环境、惠民利民等方面成果,解决好百姓身边的难事。
  截至目前,近200名工作人员奔赴辖区8个网格片区63个片区,走访居民11000余户,通过访民情、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为居民办实事6100多件,切实让居民享受到政策实惠和改革成果,为加快宜居幸福国际城市核心区建设贡献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新举措树新风
  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水清沟街道以提升市民道德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诚德、孝德、爱德、个人优秀品德等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作用,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厚实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
  街道在各社区培养一批“四德榜”推举骨干,成为大街小巷发现好事的“放大镜”,同时注重发动群众自己推、自己选身边的典型,既有理可服,又增加了群众对先进人物的认同感,也激发了更广大群众“上红榜”的热情,使工作更加接地气、有实效。街道还坚持把四德榜建设和文化、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挖掘出的四德建设标兵、孝老爱亲模范等先进人物,全部建档立册,纳入街道“道德模范数据库”。
  截至目前,水清沟街道推选出山东好人孟兆华、青岛市文明家庭及“感动市北”“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100余名,榜样人物在社会各层面工作中进一步发光发亮,街道上下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王玲 王恩全)
青岛市市北区
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一体化
  □姜娟
  
  青岛市市北区辽源路街道人社中心里李玉兰阿姨正在办理居民医保一次性补缴业务。“现在查失业信息、补缴保险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而且街道社会救助窗口也在一个大厅里。我是个低保户,可以随时询问办理退休后低保保障金调整方面的政策,真是太方便了。”
  基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办公是市北区推广“综合柜员制”以来,窗口服务的又一大服务特色。人社中心与街道办事大厅的结合,使得群众办事环境更加优化,办事渠道更加丰富通畅,居民在办理综合业务时,社会救助、计生、保障房、残联救助、党组织关系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都可以随时咨询办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免去了多处跑腿、重复提交材料的麻烦。
  近年来,市北区在精准化服务上创新思路,通过简化审批手续、进驻街道、纳入“互联网+”、增设连锁超市、打造创业孵化平台等便民利民举措,营造出群众满意的基层服务环境。
讲述百年海泊河的前世今生
市北区打造海泊河文史风情馆
  海泊河文史风情馆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敦化路22号,坐落于海泊河畔,是青岛市唯一一座海泊河主题历史展馆。展馆通过展示上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和众多真实的老物件,再现青岛城区“母亲河”百余年的历史沧桑。
  2017年,市北区镇江路街道精心打造海泊河文史风情馆,展馆面积130平方米,从项目筹划到建设完成,历时15个月。展馆内分设4个展厅,分别讲述海泊河概貌、海泊河流域的原始村落、一战德日交战历史、青岛首个饮用水水源地、海泊河民俗文化、海泊河对青岛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海泊河的污染治理等内容。
  为真实再现海泊河在一战中作为日德战场的场景,筹建方专门从德国订制了一战德国士兵的头盔和单兵装备。筹建过程中,不少海泊河周边村庄的老居民纷纷捐出家中珍藏的老物件:洗衣棒槌、风箱、量具、大金鹿自行车、青岛牌电视机、青岛牌照相机、国库券、粮票、布票……展馆共展出历史物品70余件,从收集的370多幅老照片中选择展出120幅,展陈文字1万余字。展馆运用动态展示、3D打印沙盘、电脑合成巨幅全景图、视频、音频、动态灯光等特效展陈手段,给参观者带来不同的互动体验。          (姜娟)
方便上班族:“你休我不休”
青岛市市北区试行“弹性服务制”
  近日,在青岛市市北区台东街道步行街社区服务大厅,市民于先生顺利地开具出一份户籍证明。平时上班忙,请假不容易,所以他就利用中午时间到社区来办业务。
  针对辖区内有不少居民都是上班族这一实际情况,市北区台东街道率先在步行街社区试行“弹性服务制”,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外,每天午休时间和双休日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值班。
  社区实行“弹性工作制”后,不仅方便了居民,还大大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弹性服务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区工作人员“各管一摊”的分工状态。“居民办理的业务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对各项业务都要‘吃得透、拿得起’,不断提升自己为居民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台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宏年介绍说,为了让居民办事更方便,今年以来,台东街道还开展了上门服务,对于高龄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工作人员上门办理业务,力争一次性办妥相关业务手续。           (王恩全)
青岛市市北区
加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
实现社会良性互动
  □赵建 姜娟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全面深化检务公开,加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建成“一站式”检察服务大厅,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窗口。
  今年以来,该院运用律师预约查询“十分钟工作圈”模式,共受理律师阅卷申请350余人次,群众来电及微信查询600余次;开展了以“廉润心田”为主题的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宣讲12次;在4808厂、国际邮轮母港码头、人民路步行街等单位、场所,播放预防犯罪文化作品120余场次;向社会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7522件次;成立宣讲团,走进辖区中小学进行“法治进校园”宣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视察工作、旁听庭审、举办“检察开放日”等方式,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确保检察权的公正廉洁运行,实现检察工作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市北法院
全方位预防惩治校园欺凌行为
  □张淦 姜娟
  
  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增多,社会关注度增高。青岛市市北区法院审理涉校欺凌案件51件,诉前化解校园欺凌纠纷73起,14名社区矫正少年犯无一重新犯罪,逐步构建起“一个中心、两个延伸”工作机制。
  围绕审判中心,实行特色审判。根据校园欺凌案件的性质和特点,予以“特别区分、特色审理”。建立“启明涉少”特色化审判团队,对轻微欺凌行为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相结合的宗旨,实行“庭前行为调查”“庭中教育警示”“庭后跟踪回访”三结合。
  延伸诉前预防,强化源头治理。与区教体局、公安分局、团区委等建立“预防惩治校园霸凌和未成年人性侵害”联动机制。延伸诉后帮教,关爱未来成长。引入“双向心理干预”机制,建立“心灵家园”工作室,努力实现犯罪未成年人“心理矫正”和受害未成年人“心理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