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丰收 B3

两地书·亲子家书

用一个美丽的梦诱惑你

  • 日期:20100305
  • 作者: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郭爱凤  傅楚楚

    妈妈:

    北京是你和爸爸读大学的地方,你喜欢这个城市吗?三十多年前的人民大学,还位于北京的郊区,现在已经成了这个迅速膨胀的城市的繁华地段了。三十多年前的大学生活,你们为了把校园从“ 二炮”手里“ 抢”回来,徒步去天安门游行;你们办文学杂志,会因为一篇精彩的文章被同学称赞为才子;你们尽情地享受着教授的激扬和图书馆的宁静,在毕业时毫无压力地挑选分配的工作。

    那时的北京,不会像现在一样拥堵和浮躁。那时的大学生活,在我的想象中,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中描述的一样美好,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同道合的兄弟,有情投意合的恋人,只要学业成功,就能有金子一样灿烂的未来。

    三十年后,是我在北京的大学生活。在那里,一切都很匆忙,我只有假期回到济南,看到清澈的泉水和娇艳的荷花,焦虑的心才能得到安慰。娱乐也是有的,不过电影院里都是《蝙蝠侠》和《赤壁》,音乐都是流行巨星的演唱会或者愤青的哀号,剧场演出就是《茶馆》和德云社。这些东西很和谐很准确,但是让我很焦虑,所以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个城市。

    前几天去索邦大学要申请表,我才见到我心目中一所大学应该有的样子,那里就像哈利·波特上学的地方。气派古旧的石头建筑,高大的门厅和木头的扶梯——卢浮宫也有一样富丽的走廊。穿着制服的警卫高大优雅,很有伊丽莎白女皇侍卫的派头。推开秘书处厚重的古董般的木门,一个穿格子西服的时髦的年轻人从堆满文件的木桌上抬起头来,他就是秘书。我再次想起了哈利·波特,这里就像邓布利多校长的魔法办公室,或者是一个艺术工作室。

    我总是容易被漂亮的外表迷惑,但是索邦不只是有漂亮的外表,它是学习法国语言和文学的圣地,是中心,是权威。从办公室出来,我开始向往在这所大学生活,它的附近有巴黎圣母院,先贤祠,公园和书店,而不是中关村,购物中心,停车场和居民区。

    北京是让我充满乡愁的地方,不是它太繁华——因为更加繁华的巴黎的生活让我心满意足,也许它只是没有让我喜欢的城市气质。人喜欢一个城市,必须和自己的气质相吻合。大抵来说,追逐事业成功满怀抱负的人偏爱北京和上海,上了年纪的知识分子喜欢不紧不慢的欧洲。

    我年纪还轻,我只是不喜欢拙劣地追逐时尚的地方。我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但我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搬上舞台就会莫名兴奋。上个星期去小剧场里看了莫里哀的《唐璜》,这是他的戏剧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听到自己熟悉的台词被演员念出来的感觉就好像见到知音一般惬意。

    这里的电影院里也会有《阿凡达》,但是更多的是香奈儿的传记,大仲马的野史,诗人歌手Serge Gainzbourg的风流韵事,放学后我经常和慧跑去电影院,站在节目单前像面对美食一样犹豫不决。之前只能在网上下载的音乐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我现在可以在经典的《爱》的旋律响起来时,默契地和大剧院里几千个观众一起鼓掌,可以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演员的每一个表情和眼神,他们的眼泪和汗水,服装的每一个细节,灯光是怎样和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我还可以在谢幕的时候拥到舞台下面,和演员们相隔几米,给他们扔玫瑰花,欣赏他们的安可曲和即兴的舞蹈,喊着罗密欧的名字,看他开心的表情。

    楚儿

    楚儿:

    城市与人一样,各有各的个性与优长。北京或上海,好像与巴黎不好比,巴黎是世界的文化之都,巴黎的空气里都漂浮着文化与艺术气息吧。北京更具政治特色,而上海,商业色彩浓些。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当然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深远的历史与悠久的文化,只是现在,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展经济,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浮躁与喧哗大概必不可免,文化的底色,也就被表面的喧嚣遮蔽了。

    有人调侃说,花5个小时吃一顿饭,是生活。花5 分钟吃一顿饭,是生存。我想,北京与巴黎的差别,也是如此吧。

    得知你想申请索邦大学,妈妈真的很高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记得你初中时报过一个新东方的英语班。第一课回来,你就报道了新闻:新东方的老师在开课之时,没有讲学英语的重要性,也没有讲学英语的好办法,而是大加渲染北京名牌大学校园里绿树成阴鲜花开放,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

    我一听就乐了,新东方的老师真是高,他们太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在幻想什么,用一个美丽的梦诱惑你。

    说不准有很多孩子就是为了到向往的大学校园里谈场恋爱而考上了大学呢。

    你之所以学法语,是不是也是为了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会到巴黎?

    那时是高二吧,同学们都在忙着与高考有关的科目,而你却突然自学起法语来了,说法语听起来如何动听。说实话,妈妈那时很着急,法语再好听,高考的统考又不考啊。

    或许在那时,你心里已经萌生出一个关于巴黎的梦想?所以,对法语的学习,是那么自觉自愿。当你顺利通过小语种的考试,进入大学的法语专业,妈妈很庆幸支持了你的选择。

    前几天翻看了一本有关西蒙·波伏娃的书,记得这位著名的哲学家曾就读索邦大学。成立于13世纪的索邦,据说还培养了好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学之大在大师。一所大学,一定是因为它拥有一批大师、出过一个个名人而著名,而一个个大师、名人又给学校叠加着层层的文化与学术厚度。像索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很多学生的向往。进入这样的大学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为梦想而努力,宝贝儿,加油!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