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前沿

淄矿中心医院眼科以精细专业为发展重点,同时送医下乡,手术由每月8台发展到30台以上——

疗效是医疗品牌传播的最佳途径

2014-10-27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刘小芸 本 报 记 者 左丰岐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刘小芸  本 报 记 者 左丰岐  
 
  10月21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中心医院五官科护士长王玉安排好第二天眼科的3台手术,不由得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该院眼科的手术量一个月也不过8台,全年也才100余台。而今年,到目前,这个科仅白内障手术就完成了近300台,每个月手术都稳定在30余台,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一年的时间,变化为什么这么大?
  知情人说,这种变化始于该院新领导班子所采取的“大刀阔斧”改革,期待打破常规创新发展,实现“冷门”科室的健康成长发展。眼科就是第一个重新“开发”的科室。首先,成立了眼科医疗组,以精细专业作为发展重点。该院的“专利达人”肖长顺就在这个时候通过竞聘成为眼科医疗组负责人的。
  2013年9月,肖长顺医疗组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需20分钟。当年10月,以“轻资产”的方式成功引进了美国冷超乳化治疗仪,使得白内障微创手术仅需不到10分钟,而且术后第一天视力恢复均在4.8以上。但是,一个沉寂多年的科室重放光彩,不仅要靠精湛的独特技术,更要有创新的服务模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博得异彩。
  转机就出现在今年年初。该院党员中开展了“推动改革创新步伐、提升内涵发展质量”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转变思想,强化服务理念,主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事情。“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就是该院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一项举措。大夫们深入山村和社区,直接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眼科以此为契机,通过与患者的“零距离”接触,使得精湛技术得到快速“传播”,并成为医院技术品牌之一。
  2014年1月,眼科医疗组跟随义诊队到淄川区西河镇义诊。一位92岁患白内障的老大爷近乎失明,医疗组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视力恢复后,这位老大爷很快就成了有力的宣传者,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慕名前往该科就医。紧接着,眼科医疗组又到太河等村庄义诊,同样又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交口称赞,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顾客”,良好的治疗效果又一次成为品牌传播的最佳途径。
  近1年的时间,淄矿中心医院眼科外出义诊近20次,服务村民2000余人,为近300名白内障患者解除病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医者的爱心和责任,更以技术和服务换得了科室的飞跃发展,手术由原来每月的8台发展到现在的30台以上。
  近日,淄矿集团工会以医疗组组长肖长顺为名,成立了“肖长顺劳模创新工作室”,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走群众路线,做温暖事业,用精湛的技术服务群众,是行医之道,更是每一位党员为民办事的实际行动。”该院党委书记张天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