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读书

一段被时光掩藏的家庭恩怨

  • 日期:20110603
  • 作者:代海军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代海军
  周家是个有四百年历史、显赫一时的古老家族。“后院”见证着这个家族曾经的体面、风光和仪范,也记录下作为后裔的周氏兄弟全部的隐私。
  之前读李伶伶与王一心合著《徐志摩·新月社》第三章“现代评论社·周氏兄弟”,曾诧异于周氏兄弟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总觉得那是一段掩藏在时光深处无法辨认的过往。然而,在同样的历史语境中,《周家后院:鲁迅三兄弟家事》却引领我体认到用语言抵达这个现场的种种可能。
  周家是个有四百年历史、显赫一时的古老家族。“后院”见证着这个家族曾经的体面、风光和仪范,也记录下作为后裔的周氏兄弟全部的隐私。夫妻失和、兄弟不睦、附逆被刺等等。李伶伶的独辟蹊径不仅在于选择了“后院”这个捷径,更关键的是她为这座幽暗森冷的深宅点亮了一盏灯。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个院子里还藏着那么多被抛在暗处的影子,还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家庭恩怨。“高门巨族的精魂”(鲁迅语),恰恰是时代生活留下的一个侧影。正如韩石山先生所言,“勘透了这个家庭的兴衰,勘透了三兄弟的恩怨,差不多也就勘透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只是,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三兄弟在价值取向、精神人格、审美个性、生活道路等方面选择迥异,要勘透他们,谈何容易!弄不好,反被笔下的人物所牵引。作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她一开始就是从小处着眼,并选取了一些最寻常的细节去靠近写作对象。她说,别处只讲他们的“大”,这里只谈他们的“小”。作者深博的史料钩沉,最大限度还原了“后院”的细节,拓展了读者的阅读空间。
  但“小”并不代表凌乱。实际上,作者一直在沿着一条主线推进。不错,就是婚姻。周家“后院”原本是一个坚固的封建堡垒,是婚姻让它变得四分五裂。更令人难以琢磨的是,周氏兄弟的婚姻,总是以一种吊诡的方式在复制着,先是周作人羽太信子跨国婚姻,接着周建人羽太芳子跨国婚姻,后来鲁迅许广平师生恋,再后来周建人王韵如师生恋。还不只这些。在对待婚姻的问题上,鲁迅始终是无法理解的。如果说朱安无声无息地活了六十九个年头是因为害人的旧礼教,她的丈夫——语丝的代表人物,与新月的徐志摩、创造社的郁达夫等人相比,则显得更为彷徨、更为矛盾,并最终带着封建的枷锁走进了许广平的新生活。对于这些问题,李伶伶并没有急于作出评判,而是从人性的立场出发,设法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蹲守,体察他们在理智与情感、灵与肉上的折磨,提示这个家族的精神世界,这也使得这部作品有了现代性的延伸。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中曾经这样写道,“一个人平淡无奇的事实本是传记中的最好资料,但惟一的条件是要大家把他当作‘人’去看,不是当作‘神’。”《周家后院:鲁迅三兄弟家事》一改往昔写鲁迅正襟危坐的姿态,作者下笔轻松有趣,文字带幽默、有味道、吊胃口。那种感觉,就像多年前萧乾形容《围城》的语言一样,“吃过多年军用干粮之后,忽然吃到炸臭豆腐或者喝到豆汁”。一下子让读者感到浓浓的生活气息。此外,扑面而来的现代元素也考验着我们读史的智慧,婚姻保卫战、伊妹儿、蜗居、农民工、找枪手替考等时髦词汇,一一出现在文中。
  纸面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绝对客观的,因为它掺杂进了写作者个人的思考。李伶伶说,《伤逝——涓生的手迹》是鲁迅借涓生之口表达兄弟失和后的感受……正是有了这样的解读,《周家后院:鲁迅三兄弟家事》才变得充满生机,也让阅读不再孤冷。 
   《周家后院:鲁迅三兄弟家事》
   李伶伶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