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综合 第4版

建强海岸生态保护﹃前哨站﹄

    仲夏傍晚,风静波平。暮色与渔船桅杆上的国旗交相辉映,整个渔港笼罩在一片温和的色调中。东营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红光海岸派出所民警张轲走出警务室,准备安排辅警队员开展夜间巡逻。

    每年5至9月,全国统一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 长达4个月的停航里,渔民们要整备船舶和生产工具,民警们则要加强防范,预防渔港因值守人员少而产生治安隐患。

    小案精办、小警优处,派出所用精细化社会治理作为“生态警务”的钥匙,打开陆海衔接、融合共治的大门,筑牢海岸生态保护的“ 前哨站” 。

    治源:打通心理“堵点”

    由于渔船物资占地面积大,停航时段,一部分渔民将物资直接堆放在网场,不做自家标记,自然容易丢失。民警以案说法,一方面震慑不法分子,另一方面也直观讲解了失窃过程,协助渔民加强防范。

    在监控补盲的同时,派出所加强“警保联控” 和“ 警民联防” ,警员和渔港保安队员混合编组,联合开展巡逻,及时交流治安信息。民警也通过渔民自发组织的当地渔业协会,引导渔船之间结合泊位、生产关系等混合编组,形成“ 十船联防”机制。

    针对少数人在休渔期进行非法捕捞、攫取利益的现象,民警通过现场宣讲、网端宣传等方式,及时向渔民推送警示案例和渔业、环保政策信息,增强渔民群体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派出所还加强日常走访,深入了解各船、 各户渔民的习惯作业海域,对在未来将封闭保护海域附近作业的渔民进行重点走访,宣讲渔民转产转业、调整海洋用途的国家政策导向,在渔民群体中不断增强保护海洋生态、共创幸福家园的理解共识。

    夯基:织密防控网络

    与民警张轲共同巡逻的,还有30公里以外的东营市海防监控中心。民警利用渔船动态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进入保护区海域船舶动态,及时获取预警性、前瞻性、内幕性信息,实现前端感知、事前预防。在当地管委会支持下,渔港出入口、主干道、重点部位新增了28处高清视频探头,实现了闭环式管理。

    通视条件良好时,民警还通过警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码头进行空中巡逻,为治安防控提供辅助讯息。派出所将当地渔民协会、海上民兵、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转化为“警用力”,增强非法捕捞的群防力度。

    民警对渔港周边的停泊点、养殖区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治安清查,协助清理取缔非法停泊点2 处,使渔船靠泊位置集中、区域规范,进一步削弱了非法捕捞的环境条件。

    派出所依托市海防办这一工作平台,在沿海一线实现涉海、涉保护区部门“ 轮流吹哨”、 陆海联动协同管控的工作机制。 在陆海衔接区域,派出所与保护区管委会组成联合执法小组,由保护区管委会租用摩托艇,在潮间地带等陆行难以进入的区域进行不定期巡逻,消除巡逻盲区,破解非法捕捞者的侥幸心理,震慑力度大幅增强。在近海区域,则与渔政、海事、海警等涉海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四个涉海部门轮流牵头,常态化开展海上巡航,有效改善了涉海问题职能分化的客观困难,执法效率明显提升。

    作为承担“前哨站”的红光海岸派出所,在深化“生态警务”过程中,既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又综合施策,从实际问题出发,扎实做好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推动者。【陈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