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检查专刊 第二版

真假“ 张飞”

—谎报身份背后的秘密

  • 日期:20171122
  • 作者: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购买毒品却误上警车,当场被擒;处于缓刑期内的犯罪嫌疑人为逃避制裁,谎报身份,检察官接到一个神秘的举报电话,抽丝剥茧,撕下了犯罪嫌疑人伪装的面具。 近日,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对一起贩毒案依法提起公诉。

    购买毒品却误上警车,被当场抓获

    孙建国在2016年被查出患有肠癌,经常肚子疼,上厕所的时候更是疼痛难忍。他急病乱投医,听朋友说吸食冰毒可以缓解疼痛,就四处打听哪里能买到冰毒。通过朋友的介绍,在饭桌上认识了一个叫“朋朋”的人,这个“朋朋”30岁左右,瘦高个,孙建国觉得他的样子像个吸毒的,想通过他找点门路购买毒品,于是在饭桌上留了“朋朋”的电话,以便后期联系。

    后来,孙建国与“ 朋朋”取得了联系,得知这个“朋朋”确实是一名吸毒人员,而且手里还有毒品。孙建国先后几次从“朋朋”那里购买毒品回家吸食。两人通常是约定晚上在市北区一个小路口见面,“朋朋”开着车在路边等候,孙建国直接上车进行交易。因为孙建国自制的吸毒工具效果不好,就和“朋朋”约好下次购买毒品的时候帮他买一个溜冰壶(吸毒工具)。

    2017年1月9日晚上8 点左右,孙建国赶到约定地点去和“朋朋”交易,看到了一辆停在路口的银灰色轿车,路口灯光有些昏暗,并没有看清车牌,但车型和颜色以及停靠的地点都和以前一样,孙建国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打开副驾驶的车门,进入车内,说“朋朋,我的东西和冰壶呢?”话音未落,孙建国感觉气氛有些不对,车的内饰和以前不太一样,里面是几个不认识的人。

    原来,这辆并不是“ 朋朋”的车,而是民警的办案车辆。民警通过侦查得知,这个“朋朋”要购买吸毒工具,就一路追踪,在路口停靠时,与“朋朋”的停车位置保持着几米的距离。谁知道歪打正着,前来购买毒品的孙建国居然直接误上了警车,自投罗网。随后,民警将不远处车内的“朋朋”抓获。

    谎报身份的背后隐藏什么秘密

    经过审查得知,“朋朋”原名张飞,无业,有多年吸毒史,此次是和孙建国约定交易毒品。这本来只是一起普通的贩毒案件,但检察官在审查起诉时接到的一个神秘电话让这起案件变得扑朔迷离。

    这个电话举报说,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张飞其实不是张飞,而是他的双胞胎哥哥张鹏,张鹏使用了他同胞弟弟的身份信息,利用双方外貌十分相似的特点,谎报身份,逃避处罚。

    这个线索引起了检察官的高度重视,凭借多年办案的经验和直觉,觉得这个举报内容属实的可能性很大,这个“张飞”的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检察官将这一重要线索告知公安机关,同时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经过公安机关的核实,果然,这个“张飞”是假的。

    原来,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应为张鹏,他使用的是其同胞弟弟张飞的身份信息。这个张鹏曾在2014年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2014年3月11 日被释放。涉嫌贩卖毒品被抓获时,他正在缓刑期内。

    为什么张鹏要如此煞费心机,谎报身份?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数罪并罚。

    张鹏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缓刑期内,为了不被撤销缓刑,数罪并罚,竟想到利用自己没有犯罪前科的同胞弟弟的身份来逃避处罚。 就算他侥幸得逞,也会给自己的弟弟留下案底,给弟弟的前途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自作聪明,谎报身份,不顾及亲人的感受,不考虑家人的未来,没想到谎言被拆穿,面具被撕下。等待他的,终将是法律的严惩。

    近日,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对这起贩毒案依法提起公诉。(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