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评论 A4

“呼吸新鲜空气”的要求不过分

  • 日期:20150504
  • 作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董彦岭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

    近日 ,环保部发布了今年3月份及一季度全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除了河北省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之外,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表现也不容乐观。郑州市在3月份和一季度城市空气质量差评榜上都名列第四。一季度省辖市空气优良天数仅有26天,占比28.5% 。在全国城市PM2.5浓度排行榜中,郑州、焦作、安阳进入前10,除济源外,14个省辖市位于前50名。

    在4月27日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河南省省长谢伏瞻面色凝重地说:我们要为1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负责任。“五一”节后就开会布置大气污染治理,把各市市长叫来,该批评的批评,该点名的点名。要下决心去治,去管。让河南的老百姓早上开开窗就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这个要求不过分。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清洁空气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却有恶化趋势。空气质量的恶化,越来越显性化,越来越不能回避,甚至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民生改善的角度,都到了出重拳和组合拳治理空气质量的时候了。

    首先,地方政府要有决心。治空气污染要动真格的,那就是明确责任,尤其是明确地方主要领导的责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空气污染治理成效直接和乌纱帽挂钩。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客客气气。”大气污染治理也不是请客吃饭,也不能客客气气。前段时间环保部就环保事件约谈一些地方行政领导,就是拉下脸来谈问题。有些地方觉得通报点名都是很重了,那空气如何能治得好。项目开工都是有环境标准的,只要执行了这个标准,空气质量就会有改善。有了标准不去执行,就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失职渎职,是应该大力查处的。在空气污染治理上搞一团和气,那是很难治理好的。

    其次,技术机制要有创新。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从技术角度讲,空气污染与企业及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譬如,以煤作为燃料带来的污染就严重一些,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也严重一些,要降低污染,一是改善能源结构 ,如改燃煤为燃气,变秸秆为沼气;二是引入清洁化技术。这些都需要技术支撑。从政府的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没有技术支撑,改善空气质量就是空谈。此外,要进行空气污染防治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的环境污染成本内部化,并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 ;坚决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源头上进行空气污染防控。

    再次,防污治污要有恒心。空气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理好的。因此,既要有雷厉风行,也要有长效机制。要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监测和考评的安排。有达标的奖励,也要有不达标的惩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空气质量才有持续改善的可能。另一方面,要推行环保教育进教材,进教室,从娃娃抓起,从每个人抓起,让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根植于心的信念和自觉行动,涓滴成溪,众志成城,应该从点滴做起来保护环境。

    其实,山东的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在一季度全国空气质量差评榜上,济南3月份排在第6位,一季度排在第10位。河南要行动起来了,山东也需要绷紧自己的神经。空气污染治理,不仅要出重拳,更要出组合拳和长拳。只有动真格的,我们蓝天白云的梦想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