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今日关注 A3

世博会上的低碳“样板房”

  • 日期:20100427
  • 作者: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空气树”、“风帽”、微能建筑、“绿色”混凝土……在上海世博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各种新奇的节能建筑,昭示着低碳建筑的未来。

    源于英国的“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如今被“搬到”了中国,在“伦敦零碳馆”安营扎寨。两座南北相连的四层楼房上,五颜六色的三角形“风帽”高高在上,映衬着一字排开的太阳能光伏板。

    “零碳馆”建筑师陈硕说,这种新建筑主要依靠太阳能、 风能和生物能三种核心能源。最为独特的是楼顶的“风帽”:室外的冷空气和室内的热空气能够产生热交换,从而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

    这个有机循环的能源系统中,60%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光伏板,40%则靠蓄电池储存能量,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就在“伦敦零碳馆”的旁边,一座十边形钢制“空气树”吸引着过往游人的目光,人们纷纷坐在树下,惬意地听着音乐。 来自马德里的这种“空气树”采用可循环材料建造而成,每一棵“树”的顶部都装有多组太阳能电池板,“空气树”上还装有5个专门的风力发电机。它还通过各种攀缘植物进行空气调节,吸收二氧化碳。

    除了“空气树”,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安居房——“竹屋”被复制到了中国。这座四层高的房子,外表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竹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型竹篮。通过太阳能吸收制冷、被动节能系统、屋顶植物墙等,它能够有效减少空调的大幅使用。

    “马德里的家”建筑总监马努·鲁比奥说:“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在技术上做到低碳,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要以人为中心。”例如,“空气树”就营造了一个聚会和交流的空间,可以让公众举行各种公共活动。

    “中国智慧”也在世博会新型低碳建筑上大显身手。来自上海本地的绿色建筑项目“沪上·生态家”,就别出心裁地用矿渣粉、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再生骨料代替碎石,还用了15万块上海老石库门的砖头砌筑了建筑立面的“ 呼吸墙” ,用旧厂房拆迁回收的型钢拼装焊接成“生态核”。

    (据新华社4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