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东营市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下派帮扶

念好“三字”诀 帮出真成效

2021-1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新民
  
  “这两年村里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原来集体没钱办的事也解决了,这多亏了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颐丰新村宝三一村党支部书记尚英彬由衷地说。
  宝三一村位置偏僻,自然资源禀赋差,村集体经济薄弱。2019年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下派帮扶以来,帮扶干部立足村情,念好“强、兴、解”三字诀,让宝三一村彻底变了样。
强支部 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服务中心把党建引领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总抓手,建强支部堡垒。一是抓党建阵地提升。多方协调资金,为党建活动室更换了新桌椅、安装了空调;为党建书屋订阅了党报党刊和党史学习教育资料。二是抓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多开展党组织书记上党课,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等活动,提升思想境界。发动优秀年轻人向党组织靠拢,增强支部活力。两年来,党员转正2人,发展预备党员3人,确定积极分子1人。三是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按期召开村情发布会,确保村民知情权,融洽干群关系。
兴产业 培植壮大集体经济
  产业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服务中心乘着农村“三变”改革的春风,大力实施产业帮扶。一是积极参与区域大项目建设,村集体入股义和镇梁家果社冷链物流及配套工程项目,每年实现集体保底收入2万元。二是利用闲置文化大院,购置面粉机、玉米机、碾米机等设备,上马粮食加工项目,解决了方圆10公里群众粮食及饲料加工难题,每年为集体增收3万—4万元。三是借鉴村办企业的成功经验,盘活村中10个闲置蔬菜大棚改种香菇,并新建1个高标准香菇大棚,每年为集体增收6万—8万元。这些产业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可让村民就近打工实现家庭增收。
解民忧 全力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服务中心牢记宗旨,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建立台账,按照急难缓重稳步推进。先后实施了村庄亮化工程、水库整修工程、学生关爱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让群众感受到帮扶给村庄带来的新变化。二是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务中心联合油地单位开展线上“金桥梁”助农直播,线下联系油地企业采购,共计销售瓜果蔬菜4万余斤,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三是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积极提供生活救助,两年来,走访贫困户、老党员、困难儿童40余户,发放各类走访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0余元,把帮扶单位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王新民
  
  “这两年村里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原来集体没钱办的事也解决了,这多亏了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颐丰新村宝三一村党支部书记尚英彬由衷地说。
  宝三一村位置偏僻,自然资源禀赋差,村集体经济薄弱。2019年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下派帮扶以来,帮扶干部立足村情,念好“强、兴、解”三字诀,让宝三一村彻底变了样。
强支部 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服务中心把党建引领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总抓手,建强支部堡垒。一是抓党建阵地提升。多方协调资金,为党建活动室更换了新桌椅、安装了空调;为党建书屋订阅了党报党刊和党史学习教育资料。二是抓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多开展党组织书记上党课,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等活动,提升思想境界。发动优秀年轻人向党组织靠拢,增强支部活力。两年来,党员转正2人,发展预备党员3人,确定积极分子1人。三是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按期召开村情发布会,确保村民知情权,融洽干群关系。
兴产业 培植壮大集体经济
  产业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服务中心乘着农村“三变”改革的春风,大力实施产业帮扶。一是积极参与区域大项目建设,村集体入股义和镇梁家果社冷链物流及配套工程项目,每年实现集体保底收入2万元。二是利用闲置文化大院,购置面粉机、玉米机、碾米机等设备,上马粮食加工项目,解决了方圆10公里群众粮食及饲料加工难题,每年为集体增收3万—4万元。三是借鉴村办企业的成功经验,盘活村中10个闲置蔬菜大棚改种香菇,并新建1个高标准香菇大棚,每年为集体增收6万—8万元。这些产业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可让村民就近打工实现家庭增收。
解民忧 全力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服务中心牢记宗旨,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建立台账,按照急难缓重稳步推进。先后实施了村庄亮化工程、水库整修工程、学生关爱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让群众感受到帮扶给村庄带来的新变化。二是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务中心联合油地单位开展线上“金桥梁”助农直播,线下联系油地企业采购,共计销售瓜果蔬菜4万余斤,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三是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积极提供生活救助,两年来,走访贫困户、老党员、困难儿童40余户,发放各类走访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0余元,把帮扶单位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