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1-1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于敏 商士海
  
  专业群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设计。“双高计划”建设应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高水平学校建设,以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贡献。“双高计划”建设以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推进学院专业群一体化建设,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推动学校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遵循“以群建院”理念
建设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
  专业组群代表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厘清群内专业关系,塑造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学院明确“聚焦酒店业办专业”思路,围绕酒店业产业链需求,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目标。积极对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融入青岛市“956”产业新体系,构建了“酒店管理1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旅游接待业、烹饪类、现代商贸物流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智慧建造业等8个院级专业群”的专业群发展架构,形成了以住宿餐饮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的专业群建设体系。
积极对接产业变革
促进专业调整升级改造
  专业建设既是教学管理体系的龙头,也是优化教学管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学院积极服务精品旅游和乡村振兴、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服务产业等,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增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文化创意与策划等7个专业,撤销软件技术等5个专业,专业布局更为聚焦,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产业链数字转型”思路,对接数字经济、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实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客房等酒店业实训场景,开发数字化、信息化课程,与青岛文旅局共建“青岛市旅游酒店业大数据中心”,牵头组建青岛市旅游智库,政行企校共建“山东省研学旅行研究院”,推进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良性互动,为区域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探索共建产业学院
建立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产业学院是探索专业群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着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学院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育人、共同发展”原则,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着力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探索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延伸办学空间,校企共建了山东文旅产业学院、顺丰运营管理学院、舜和餐饮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产教融合的路径、方法与机制,创新性提出了“双主体、四协同、六共建”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即以学校、行业头部企业为主体,政府、学校、企业、协会四方协同,推进共建专业群、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师资培养基地、产学研服务基地,共同打造合作新平台,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实施专业竞争考核
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体现,应做好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不断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培育形成引领力强、带动力强、孵化力强、支撑力强、服务力强、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的专业梯队体系。学院坚持分层建设、动态调整,形成纵横联动的专业管理机制。制定了《专业建设动态管理与考核办法》,对学院所有专业统一实施分类管理,分为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培育专业、其他专业进行管理。建立政策、资源、资金、待遇等方面的竞争性机制,搭建信息化专业建设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年度和终期考核,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43个二级指标和特色创新指标,以3年为一个周期对所有专业进行总体评估。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主动求变,办“适合的教育”,强化内涵,突显特色,以高质量发展适应经济转型需求。
  □于敏 商士海
  
  专业群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设计。“双高计划”建设应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高水平学校建设,以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贡献。“双高计划”建设以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推进学院专业群一体化建设,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推动学校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遵循“以群建院”理念
建设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
  专业组群代表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厘清群内专业关系,塑造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学院明确“聚焦酒店业办专业”思路,围绕酒店业产业链需求,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目标。积极对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融入青岛市“956”产业新体系,构建了“酒店管理1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旅游接待业、烹饪类、现代商贸物流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智慧建造业等8个院级专业群”的专业群发展架构,形成了以住宿餐饮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的专业群建设体系。
积极对接产业变革
促进专业调整升级改造
  专业建设既是教学管理体系的龙头,也是优化教学管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学院积极服务精品旅游和乡村振兴、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服务产业等,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增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文化创意与策划等7个专业,撤销软件技术等5个专业,专业布局更为聚焦,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产业链数字转型”思路,对接数字经济、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实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客房等酒店业实训场景,开发数字化、信息化课程,与青岛文旅局共建“青岛市旅游酒店业大数据中心”,牵头组建青岛市旅游智库,政行企校共建“山东省研学旅行研究院”,推进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良性互动,为区域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探索共建产业学院
建立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产业学院是探索专业群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着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学院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育人、共同发展”原则,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着力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探索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延伸办学空间,校企共建了山东文旅产业学院、顺丰运营管理学院、舜和餐饮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产教融合的路径、方法与机制,创新性提出了“双主体、四协同、六共建”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即以学校、行业头部企业为主体,政府、学校、企业、协会四方协同,推进共建专业群、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师资培养基地、产学研服务基地,共同打造合作新平台,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实施专业竞争考核
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体现,应做好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不断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培育形成引领力强、带动力强、孵化力强、支撑力强、服务力强、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的专业梯队体系。学院坚持分层建设、动态调整,形成纵横联动的专业管理机制。制定了《专业建设动态管理与考核办法》,对学院所有专业统一实施分类管理,分为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培育专业、其他专业进行管理。建立政策、资源、资金、待遇等方面的竞争性机制,搭建信息化专业建设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年度和终期考核,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43个二级指标和特色创新指标,以3年为一个周期对所有专业进行总体评估。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主动求变,办“适合的教育”,强化内涵,突显特色,以高质量发展适应经济转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