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官德楷模王曾

2018-07-20 作者: 王离京 来源: 大众日报
  读史札记
  □王离京

  王曾,乃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氏,大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壬寅科状元。
  王曾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二十四岁那年,王曾不负众望,连夺解试、省试、殿试三个第一,成为1300多年科举史上山东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考生,一时风光无限。
  王曾为人低调,面对连中“三元”这样的人生之大喜,也十分淡定。在给叔叔报喜的信中,王曾这样写道:“我能中状元,并不说明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祖先积下的阴德,请叔父大人不必过喜。”
  有才又低调的王曾,工作勤奋,业绩出众。因而,很受宋真宗赵恒的赏识,进步很快。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只有十几年,王曾就被提拔为副宰相级职务(参政知事)。此时,他还不到四十岁。
  赵恒当政晚期,在王钦若、丁谓等大臣的忽悠下,热衷于大搞封禅、修建楼堂馆所等形象工程。王曾对这一套很反感,多次建议皇帝不要这样做。这样的意见自然不合皇帝的心意。再加上心术不正的王钦若等人不断打小报告、使绊子,王曾就被找茬降了职,成了个副部级干部(礼部侍郎)。
  宋仁宗赵祯继位后,年纪很小,老妈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曾对王曾很器重,提拔他担任了宰相职务。但是,王曾很讲原则,对刘太后的一些不当行为不肯通融,并且提醒刘太后,听政不是专政,不能独断擅权。刘太后很不爽,于是就找借口撤销了王曾的职务,打发他回老家做了地方官,后来又调任天雄军、河南府。
  宋仁宗亲政后再度重用王曾,任命他为副宰相级领导职务(枢密使)。几年之后,王曾再次出任宰相职务。
  在他担任要职期间,经他推荐、建议提拔的官员,其本人和外界都不知情。名臣范仲淹曾对他说,“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敢于表明自己的意见,大胆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是一个宰相的职责所在。您德高望重,唯独缺乏敢公开说话的气派。”王曾淡定地说,“作为一个手握重权的大臣,如果只把好处和赞美之词揽在身上,那让谁来承担官员民众的怨恨不满情绪呢?”王曾的气度胸怀让范仲淹大为叹服。
  在官场上,不怒自威是一种不容易达到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靠的是官员的人品、操守、能力和胸怀,也就是官德。行事低调的王曾,就具有这种气度。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杨亿,此人是个活宝,特爱搞笑。朝中大臣,几乎没有不被他取笑过的。有人曾调侃杨亿,“你不是挺有能耐吗?有本事去拿王曾开涮呀。”杨亿一听摇头不迭:“开什么玩笑,这位仁兄我可不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