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辣笔小新

被历史遗忘的伟大母亲 

2018-05-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魏 新
  我觉得在历史长河中,应该记住这样一些母亲。她们做的事非常普通,但特别值得我们今天去思考。
  比方东晋时期,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曾是县里的一名小吏,基层公务员,家里很穷,有次,有一个领导到这个县出差,顺便到他家里去了,得请人吃饭啊,当时下了很多天大雪,菜价肉价都很贵,他们家挺穷。怎么办呢?这个母亲就把头发剪了,卖钱,请领导吃了顿饭。这个领导很高兴,后来,就力荐她儿子做了一个官。他儿子算是走上仕途了,后来成了东晋时期的一代名将,叫陶侃。
  陶侃的这位母亲不就是帮儿子请客送礼吗?这有什么?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个前提,他们家为什么这么穷,连顿饭都请不起。当时的基层公务员也是有点油水的,尤其是陶侃当年的工作,叫鱼梁吏,分管渔业。再加上,他们当时这个县叫浔阳,就是现在的九江,渔业是很发达的。《水浒传》中,宋江发配到江州,在浔阳楼吃饭,李逵去码头上抢鱼,还跟浪里白条张顺打了一架,就这个地方。
  我们想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分管渔业的公务员,在浔阳的日子应该过得不错,至少有鱼吃吧。但是,陶侃家没鱼吃。
  当年陶侃刚当了鱼梁吏的时候,曾经派人给母亲送了一坛糟鱼,孝敬母亲,你看,别的咱没有,吃鱼是没问题的。但是,他母亲把糟鱼封好了,让送鱼的人拿回去,退给陶侃,还写了一封回信:“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陶侃连给母亲送坛子鱼,母亲都不要,那他还敢往家拿什么东西吗?所以,特别清廉,到了需要请客的时候,母亲把头发剪下来,在大雪之中,换了酒菜。
  大雪之中,母亲剪断的黑发,为陶侃奠定了前程,这个母亲我觉得确实不容易,值得我们记住。
  陶侃后来有个曾孙,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就是陶渊明。这位母亲是陶渊明的高祖母。
  还有一位母亲,也非常值得一说。
  东汉时期,有个叫范滂的名士,此人很有气节。当时党锢之祸,宦官跟文人来回地掐。宦官得势了,就要灭了这些不听话的文人,抓了很多当时的名士,如李膺、杜密。
  等到要抓范滂了,派去抓范滂的人是汝南的督邮,相当于省司法厅长。这个人平常很仰慕范滂,不愿抓,又不能不抓。这督邮在驿站的传舍里,关上门,手里抱着皇帝的诏书,趴到床上大哭,我怎么能抓这样的名士呢?下不了手。
  范滂听说之后,就主动去县里自首,意思是知道你来抓我,别让你为难,好汉做事好汉当,把我抓走就行了。结果县令听说之后,大吃一惊,把自个这印解开,公章不要了,官不当了,你不是来自首吗?别,快跑!我不干了,跟你一块跑!范滂说这可不行,我不能连累你,你得抓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我去跟母亲告个别。
  范滂见了母亲后,说我马上就要被判死刑,不能尽孝,还好,弟弟可以给您养老,希望您不要过于难过。
  范滂的母亲表现出了超人的气度,说,李膺、杜密这样的名士都被杀了,你能和他们齐名,死亦何恨!没有什么遗憾的。
  东汉是一个名士辈出的年代,我觉得名士的背后,正是有这样有气节的母亲。
  或许,我们参照下当时另外一位名士的经历,就更能理解范滂母亲的伟大和善良。这位名士叫张俭,同样是在党锢之争中被通缉,他选择了跑路。结果是什么呢,由于他名气很大,粉丝众多,不管跑到哪里,只要天一黑,随便敲开一家的门,户主肯定久闻他的大名,并且义不容辞地收留他。因此,张俭留下一个成语,叫望门投止。
  但是,很多人都因为收留张俭,犯了窝藏包庇罪,导致家破人亡。但是,他粉丝实在太忠诚,明知家破人亡,还要收留张俭。
  比如说,有一次,张俭逃到一个叫李笃的人家里,县令听说之后,带兵来捉拿,李笃就说对县令说:“张俭知名天下,您难道能忍心把他捉去吗?”结果,这县令站起来,抚摸着李笃的背,深情地说,你知道不,一个人做君子是可耻的,一个人玩仁义也是可耻的,要做君子就一块做,要玩仁义就一起玩。
  说完,县令转身走了,人也不抓了,官估计也当不了了。
  根据记载,为保护张俭,被处死的人有好几十,张俭最后活到八十四,寿终正寝。
  我觉得,生命都是平等的,为保护一个人,而牺牲那么多人,不管这个人名气多大,有多少成就,甚至可能会创造多少价值,都不值。
  每一个生命都不是为了别的生命而存在的。
  所以,范滂的母亲支持范滂那样做,更显得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