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时尚辞典

子非鱼

2017-12-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杜 帝
  路上遇见一位领导,他热情地询问我这几年的情况,我简单地说了说,他听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行啊,知足常乐,怎么还不是一辈子!”口气里是同情和体恤,我好像成了安抚对象,一时间我有些糊涂。临分手时,他说:“晚上是不是在家整二两?”
  哦,我总算知道了他的想法,他虽然比我年轻,可已在局级岗位上多年,也许在他的眼里,我不太“进步”,生活有些落魄,他这才有了善解人意的宽慰言语。
  转身走后我忍不住想笑,整二两?你把我看成农村炕头上的老汉了!不是说应酬多就显示什么身份地位,凑一块吃顿饭不算什么事儿,特别是近些年经济状况好了,人们经常找个由头就“聚一聚”,满街大大小小的饭店生意兴隆,有的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有的已经把酒桌当成了办公桌,有的人明知酒精依赖难以自拔却以“公务”开脱。当然也有躲避“热闹”的,我身边尊敬的几个作家,潜心写作甘于寂寞,视一些斗酒的无聊饭局或豪华宴会为穷奢极欲浪掷生命。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庄子在《秋水》篇里提到的哲学命题,绵延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我偶然相遇的这位好心局级领导,以为别人过得多么潦倒,岂不知“别人”觉得你才值得同情呢: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参加一些可有可无不咸不淡的会,说一些不尴不尬言不由衷的话,把真实和自由当成奢望,兜里虽然鼓鼓囊囊,但分不清是些什么颜色的收入,警笛一响心惊肉跳,不知会不会把好梦惊醒,这样的人生不令人同情吗?我和些襟怀坦白的哥们坐在桌前,把酒论盏谈笑风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优哉游哉还有些乐不思蜀呢!
  不过我也不是另一条鱼,并不知道另一条鱼的“乐”。有一个笑话说山区农民猜测皇帝富裕的生活:“一张煎饼可以卷八棵大葱!”“冬天能生三个炕炉子!”站在自己的角度,狭隘的想象很容易荒诞和走形。
  我想起周围的许多熟人、同学、朋友、同事,写字画画的、下海经商的、漂泊打工的、走官场仕途的、滥饮外国名酒与狂喝散啤的、住大房子或小房子的、面如菜色与红光满面的、居高临下与仰人鼻息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都道是当局者迷,你旁观者就清了吗?还不一样是别人眼里的“风景”!至于风景的妍媸美丑评价好坏,坐的位置不同,自然眼里的差别很大。
  我一个年长的同事,一篇平常的报道稿,他常吭哧半天弄不成个儿,经常有编辑记者面带讥讽地说,他活着可真累,可怜人啊。谁知这位文化水平不高的同事,后来给编辑部拉来了巨额广告,在同事们聚会的宴席上,他借着酒劲说了实话:“我根本就瞧不起你们一帮穷酸文人!除了能写几篇破文章,还会干啥?”瞧瞧,酒后吐真言吧?还是屈原说的对:“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看来,人在本性上有一些难以逾越的“坎”。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的少之又少,踌躇满志妄自尊大的到处可见,尽管程度不同,表现方式不一样,这些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以为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是正确的,比别人过得充实而多彩,看别人呢,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甚至可怜可笑。
  一些流传甚广的警言名语互相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也证明了立场和角度的复杂问题,例如鼓励人们读书的“学而优则仕”,接着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到底是谁该同情谁,谁更可怜或可笑,换一个角度思考,答案也许会迥然不同,这也是“子非鱼”命题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