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读史札记

刘家班:千年一遇的智囊团

2017-12-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傅绍万
  刘邦一介布衣,手持三尺剑,斩蛇起义,夺取天下,建立大汉王朝,靠一个强大的创业军团。这个创业军团,由三套人马组成,包括运筹帷幄的智囊、看家护院的管家和攻城略地的将领。刘邦封赏功臣,总结成功经验,说了这样一段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提到的这三个人,是三套人马的代表人物。管家团队,史书着墨不多,但作为后方留守,又有太子坐镇,必定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班底。从史书里提到的鲍生、召平看,两人分别为萧何各献一计,消除了刘邦对萧何的猜疑,且让刘邦大喜,就可看出管家班底中高人很多。将领团队,独当一面的战将,除了韩信,还有黥布、彭越。刘邦在正面战场和项羽对垒,韩信在北方攻城略地,黥布在项羽的大后方开辟战场,彭越作为游击战的战神,不断袭扰楚军的粮道,搞得项羽首尾难顾,东奔西跑。特别是智囊团队,刘邦把它排在首位,它的厉害和作为可想而知。
  这个智囊团有这样几类人物:第一类,大智大勇,又有动手能力,比如韩信、萧何。两人分别是战将团队、管家团队的代表,又是最重要的智囊。第二类,有大智,从不动手,标准智囊,比如张良、陈平。在太史公司马迁笔下,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生得秀气,身体又弱,是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这就决定了他是只动口不动手。看史书记载,他动过一回手,收获不菲,就是为黄石公到桥下拾鞋、穿鞋,得了老人家一部奇书《太公兵法》。还踩了刘邦一脚。那是韩信灭齐以后,派出使者报告刘邦,要做假齐王。刘邦大骂,张良还有陈平同时踩了刘邦一脚,刘邦立即醒悟说,做王就做真王,哪里能做假的!张良动手不行,动嘴动脑,却是世间无双。陈平也属此辈人物。第三类,论智慧,非一流高手,却有执行力,很能办成事。像郦食其、随何之流,行个贿,耍个大忽悠,事情就摆平了。
  这样一个智囊团队,优势互补,又是为刘邦这样一个从善如流的主子谋划,可谓如鱼得水,其作用就难以估量了。
  一是作出战略谋划。韩信提出的汉中对策和经略北方,决定楚汉相争的成败。刘邦封坛拜将,韩信成为大将军,刘邦就问他,你有什么高招教我?韩信分析了刘邦、项羽的优点、缺点,希望刘邦扬长避短。接着话锋一转,提出先取关中,再夺天下。因为项羽的关中守将,是秦朝降将,他们投降项羽之后,手下20万士兵被项羽活埋,关中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而刘邦进入咸阳之时,约法三章,深得民心,只要出兵,一封书信就可平定关中。后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四个月时间就把关中尽收囊中。韩信奉刘邦之命,讨伐反叛的魏国,自告奋勇,提出愿率三万精兵,“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当他灭了魏、代、赵,拿下燕、齐,从北面和刘邦形成对项羽的合围之势,楚汉相争的结局就开始见到分晓了。
  萧何是管家团队的代表,也是第一等的智囊。萧何月下追韩信,史上留名;萧何入咸阳,抢到秦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势,民之疾苦”,对刘邦夺取天下起到重要作用。张良作为智囊之首,其下邑画策,奠定了楚汉相争的基本格局。刘邦兵败彭城,逃到下邑,提出要捐关以东,作为封赏,来对付项羽,他问身边的谋士,谁能共举大事?张良早就成竹在胸,他建议刘邦,“九江王黥布,是楚的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二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张良这一计成功之后,刘邦就拥有了独立作战的三大军团。如果说,汉中对策、经略北方是战略的大框架,下邑画策,就为这个大框架画出了经纬,而韩信、黥布、彭越的起用,使战略实施有了人才支撑。提出战略谋划,是刘邦智囊团的最大贡献。
  二是打破战争僵局。刘邦和项羽对阵的正面战场,打得相当艰难,但刘邦多次化险为夷,由被动转为主动,全赖智囊之功。在刘邦被困荥阳的危急关头,陈平献上反间计,拿着刘邦给的巨款,反间于楚军。先说项羽的第一勇将钟离昧有大功不赏,要投降刘邦,和汉王平分项王的土地。项羽开始怀疑,到汉营打探消息,陈平让人摆下盛宴,却又换成了清水白菜,说搞错了、搞错了,把项王的使者当成亚父的使者了。项羽又怀疑亚父,亚父大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一气之下走人了,还没到彭城,就气得背上生疽去世了。项羽惟一的谋士死了,剩下一批武夫折腾,天下事差不多就大定了。
  还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作用也不能忽视。有个袁生,劝刘邦带兵去南阳,把项羽引过去,深沟高垒,对峙而不对阵,让荥阳和成皋的部队得到休整;郑忠的一计,则是增兵彭越,加强对项羽后方和粮道的袭扰,把项羽引过去,然后再和正面的楚军交战。项羽走了,大司马曹咎留守,经不住刘邦的激将,仓促出战,大败自杀,使项羽的战略要地失守,军需全部被刘邦缴获。
  三是优势互补。这个智囊团,你有大计策,我有实招数,你有所长,我有所短,大家凑到一起,威力大无边。张良献过两计,一计靠郦食其实施,另一计靠随何忽悠。刘邦到达咸阳城外,张良献上贿赂秦军守将的计策,郦食其拿着钱走了一遭,就办成了。张良下邑画策,要策反黥布,随何请命出征,抓住黥布与项王有隙这一点,大做文章,居然忽悠成功。什么隙呢?项羽讨伐齐国,黥布没有亲往;彭城之战,黥布没有帮项羽的忙。仅此两点,项羽决不至于和黥布翻脸,随何却策反成功了。刘邦封赏功臣,对随何说,你们这些书呆子,为天下怎么能用你们呢?随何就说,就这件事,您派出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能办成吗?刘邦承认没法办到。
  四是为刘邦纠错。刘邦的智囊团队,还有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关键时刻,对刘邦叫停。刘邦虽然天纵聪明,却素质不高,打进咸阳,被秦宫中的美女迷住了眼,当夜就要留宿宫中。樊哙苦劝,嘴头子功夫不行,刘邦不听。张良一番话,就把刘邦劝止了,“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沛公于是还军霸上。刘邦被项羽打得很惨,病急乱投医,听了郦食其的昏招,要册封六国君王的后裔。大印都刻好了,听了张良的“八不可”,立时明白过来:现在最需要封赏的是在前线为自己卖命的将士啊,接着就把大印销毁了。后来刘项讲和,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汉欲西归”,张良、陈平双双劝阻,趁楚军兵困马乏、粮草难继,乘胜追击,组织大决战,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从而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天下归汉。
  这样一个智囊团队,真正千年一遇。刘邦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雄逐鹿,刘项相争,天下不姓刘,又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