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2017-06-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聚焦费县“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
基层班子运转保障让空壳村吃上“低保”
  □王洪涛 刘涛 姚传海
  
  村里有低保户,这并不稀奇,费县“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中,为保障村级班子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创造性地推行了农村基层班子运转保障线,让无集体收入和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吃上了“低保”,保障村级班子有钱办事。
  “我们村四周环山,自从实施了‘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以来,县财政每年拨付4万元的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使我们村里的班子能够正常运转。县里拨钱给我们修了进村出村路,群众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村里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集体收入又可增加5万元;村里来了代办员,群众办事动动嘴,代办员全都给办好了。今年,县里又给我们村拨付了20万元,用于环境美化。村居环境更好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新庄镇相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玉高兴地对笔者说。
  相家庄现有人口365户1172人,党员23名,村“两委”成员5名。2014年以前,由于基本没有集体收入,村里无钱办事,“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各项工作被动落后。费县在大调研中发现,像相家庄一样,费县村级班子普遍存在运转难的问题,村干部工资待遇总体偏低,年均工资只有9000元左右,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村级经济发展难,全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大多数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集体土地出租、土地流转收益、“四荒”承包费等非稳定性收入,部分村甚至没有收入来源,很多村存在负债现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占71.5%,其中空壳村占8.9%,致使部分村无钱办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这正是当前农村基层班子运转面临的普遍问题,村里收入少,财政没投入,农村基层班子运转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对困难群众救助的投入和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群众办事难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影响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大瓶颈。
  俗话说,唤鸡手中还要有一把米,加大对农村社会治理的投入,把钱花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上,花在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上,就是用得其所。费县通过调研实践,建立了一条农村基层班子运转保障线。2014年以来,费县依托“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班子运转保障,筑牢班子底气,激发发展动能。
  强化“输血”兜底。县里每年拿出当年公共财政预算的2%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乡镇按照不低于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设立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建立农村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县级统筹、按月发放。2014、2015年,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基层组织工作运转经费;从2016年起,每年再增加1000万元,到2018年增加到5000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工作经费、场所设施建设、村干部补贴报酬等。对经济薄弱村实行5万元财政兜底,2014年以来,累计拨付专项资金3953.5万元。发挥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职能,2014年以来,省市县第一书记累计为任职村协调投入资金1.4亿元。
  强化内力“造血”。坚持一村一策,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搬迁扶贫等政策,大力发展“村社共建”项目,引导和帮助村级创办农业合作社、农村电商、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集体增收项目。朱田镇崔家沟村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复垦土地8000亩,实行村民入股、整体开发、规模经营,招引企业和种养大户,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40余万元。薛庄镇胜良村与县供销社合作出资建设果品交易市场,打造为农服务中心,仅2016年,村集体就增收200余万元。目前,全县421个行政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居占比54.2%,109个集体收入空壳村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激励保障。逐年增加村干部基本补贴报酬,由2014年的人均400元,增长到2017年的人均1200元。同时还要求有条件的乡镇、村居按照1:1比例发放业绩奖励报酬。2016年,为任职满10年的1668名离任村主职干部发放生活补贴376.9万元,为1996名在职村“两委”干部统一办理养老保险。连续三年评选“百名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并在全县科学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隆重表彰。2016年,韩宝勇、李德华2名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统一招考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打破了村干部晋升的“天花板”,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通过建机制、抓规范,村干部由“压着干、哄着干、宠着干”变为“主动干、比着干、问着干”;村级运转保障到位后,村委办公室“铁将军把门”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地沃税盈党旗红
莱州市地税局以品牌创建引领党建创新
  近年来,莱州市地税局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以品牌理念引领党建创新,以抓党建塑灵魂、带队伍、创一流,铸就了“地沃税盈党旗红”的党建品牌,激发了党员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该品牌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优秀品牌。
  
  构建品牌体系
  夯实党建基础
  诠释品牌内涵。只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党建精品工程,才能提高党组织服务地方税收发展的软实力。“地沃税盈党旗红”党建品牌定位这一理念,设计标识、明确内涵、丰富载体,有力推动了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党建工作服务于地税工作的切入点,在促进中心工作、推动地税发展中争先锋、创一流。该品牌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推进品牌创建。将品牌创建融入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党建+”,积极打造规范党建、活力党建、和谐党建、智慧党建。以各级党建平台为依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丰富党员活动日主题,促进规范化党支部建设;规范党组织设置,成立党委,选配专职副书记,分层面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搭建“一岗双责”工作体系和常态机制,强化党建绩效考核;在基层党支部建立“铸品塑形”、“导向引领”、“银海税谐”等党建子品牌,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发展。
  形成品牌共识。对内,谱写展示党员精神的《莱州地税之歌》,建设涵盖图书角、书画室、健身区等多功能区的“党员之家”,设立“我是党员我承诺”、“一名党员一面旗”等主题展示区,丰富党建教育文化阵地;对外,在办公场所建品牌形象墙,在宣传资料上印品牌标识,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品牌的认可度。
  
  丰富品牌内涵
  培育党建沃土
  强化精神支撑,提升认同感。坚持道德文化引导,提炼“立德、尚法、惠民、拓新”的核心价值理念,以“诚孝爱仁”四德建设为核心,推进道德建设“6+2”活动。为形成争当先进有目标,争创优秀有方向的氛围,开展“一支部一品牌 一科室一特色”创建,组织“我身边的好同事、好党员”征集、党员示范岗评选。继时代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蔡京堂之后,又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鲍海涛、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刘明君、首届全省“最美税务人”王世军、省级文明家庭和全省“十佳最美税务人”王立等一批模范党员。厚德地税成为莱州地税的亮丽名片。
  激发工作活力,提升归属感。局党组以坚强党性带队、以人格魅力带队、以良好作风带队,全面开展“暖心、畅心”活动,聆听党员心声,倾力帮困解难。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实施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组建“党员专业团队”,强化创新意识。抓教育锤炼,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全面开展“两学一做”箴言征集、红色经典诵读、“重温入党志愿 不忘入党初心”主题活动、“寻根铸魂”理想信念教育、廉政警示教育等,坚强党性修养,凝聚创新活力,“铸品塑形”、“导向引领”两个党支部工作法入选省局“十佳”。抓绩效激励,通过优化指标体系、全面定岗定责、规范考评方式、注重结果运用等“七步工作法”,促进组织和个人共成长。抓活动凝聚,通过“新女性新风采”展示、拓展训练等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培养党员的团队观念和协作意识。
  发挥先锋作用,提升获得感。以“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比作风、比服务、比奉献”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化“互联网+服务”便民办税系列措施,推进“税企共建”,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为企业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实施“扶困济贫送温暖”、“无偿献血献爱心”、“我为创城添光彩”等爱心行动,创树“爱在地税我行动”的爱心品牌,党组成员与莱州一中6名学生结成长期帮扶对子;15名干部成为莱州市造血干细胞首批志愿捐献者;孙旭芳等多名党员累计献血量都在3000毫升以上。积极推进“税村共建”,为帮扶村打井、修路、建教育基地,班子成员还结对帮扶6户困难家庭,获赠“德政惠农地税好 启航追梦国运兴”的锦旗。
  
  提升品牌效应
  凸显党建作用
  促进了中心工作。坚持税收工作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实现了党建与税收业务的融合共进。聚焦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征管实际,充分运用社会综合治税等手段,深化土地网格化管理,顺应了营改增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征管一体化趋势;依托“互联网+”,打通大数据整合与挖掘税源的瓶颈,“大数据、大平台、大应用、大成果”等多项做法,得到省市局领导批示。
  提高了队伍素质。注重调动和发挥党员主力军作用,在营改增和“金税三期”升级版上线期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有效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各领域培树了50多个鲜活典型,33名干部拥有“三师”资格,30多名干部进入省局骨干人才库,2名干部进入总局骨干人才库。
  提升了部门形象。先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地税系统基层建设优秀单位、全省地税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烟台市地税系统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毛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