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高考减压需要合理疏导

2017-06-06 作者: 房清江 来源: 大众日报
  □房清江

  3日凌晨,4名临近高考考生在高速路上骑摩托车逆行狂奔,被高速执法人员发现。所幸他们的危险行为被及时制止,才没有酿成大祸。这四名00后由于考前压力大,一起到江津买摩托车,然后骑车兜风减压。在执法人员严肃耐心的批评教育下,四名00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表示今后不再以这种方式释放考前压力。最后,执法人员扣留了两辆摩托车,并联合当地公安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处理。(6月4日《重庆晨报》)
  学生高考的压力大是公开的秘密,上了12年学,“一考定终生”,只为这两天,只要这个结果。因为在现行教育环境下,成绩成了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承载了来自父母、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学生们像发条一样越拧越紧,高考承载着学生命运与教育的终极目的,考前的紧张与不安带有普遍性,这种极端的心理,往往也会寻求一些行为来渲泄和释放,无疑自我减压是考生相当正常的心理需求。
  不过,减压的方式不当,也会给考生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危害,诸如这4名学生在高速上骑摩托车逆行,不但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给自身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所幸高速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悲剧。这其实也是一种警示,学生应对高考减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因为极端的心理可能导致行为的变形,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冲动,自控能力欠缺,对人身安全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放任其自为。
  高考减压需要合理疏导。但是,现实中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对考生高考前的心理干预都缺少足够的认识,例如,这些年“撕书吼楼”是考生考前发泄的常见方式,许多学校均持禁止的态度,甚至一些学校因为制止学生“撕生吼楼”而发生冲突。诸如“撕书吼楼”之类的方式,或许不是考生减压的最好方式,而一味地禁止,恰恰说明引导的缺位。
  其实,高考之于考生,在时间节点上业已定型,面对焦虑与不安,真正需要的不只是家长与学校纾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希冀考试有一个好的发挥,更应是给他们在人生命运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给予心理按摩,特别是要淡化高考决定成败的心理暗示,虽然高考指挥棒的功利导向短期无法改变,但是给考生们创造更宽松的高考心理环境,应当是可以做到的。
  学校和家庭应重视高考考生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如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辅导讲座,家长也应注意孩子的心理动向,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同时,面对考生应考减压的现实需求搞好引导,如组织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宽容孩子可能出现的极端行为,只要行为不逾越安全的底线,都可以因势利导,既不放任也不压制,帮助孩子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