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经”“短途行”“互联网+”各显神通

高青麦客跨区麦收签约忙

2017-05-24 作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一年一度的跨区机收大战打响,对机手来说,这既是一件高兴事,又是一件烦心事。高兴的是跨区机收时间短、收入高,烦心的是如果没有订单赢利难。
  高青县的三夏农机跨区机手凭借多年的跨区经验,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使跨区作业“跨”得更远。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张 洪 王克鹏

“老麦客”念活“电话经”
  5月19日,跨区机收的序幕即将拉开,高青县麦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孝滨的电话从4月份到现在,每天都会响几回,平舆的、项城的、淮阳的、宁陵的……手机俨然成了“合作社热线电话”。“这个电话号码我已经用了快20年了,一直没敢换,就怕与一些老客户失去联系。这不,刚与荣成的老主户定下了今年的作业任务。”王孝滨告诉记者。
  连日来,每天像这样的预约电话不下3、4个,“今年看来,单凭合作社的这几台车还真是有点忙不过来,若天气不出现异常,一季干4、5站应该没问题。若没有订单,哪也不敢去,一旦扎堆,别说收入,本钱也会搭上。”王孝滨笑着说。
  4月份,该合作社就提前和河南南阳、驻马店、周口等地通过电话联系对接好,5月下旬,他们首批收割机就将开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开展机收作业。
  据王孝滨介绍,合作社成立后,每年麦收前,他们都通过本地的农机部门与作业地麦收作业大县进行协商,签订机收合同,并按合同把每个村的收割任务明确到机手,机手只需按照规定的线路到指定地点进行作业即可。同时,合作社还提前把机手的吃住安排好,确保跨区作业机手不但有活干,还能赚到钱。
  “如今政策好,每辆‘出征’的作业车上都有跨区作业证。这是县里发给我们的通行‘绿卡’,有了这证,一路上的过路过桥费全免不说,我们还能享受农机部门提供的维修、配件、油料和作业市场方面的信息服务。”王孝滨说。
“新麦客”抱团“短途行”
  “别看我们跑得近,细算下来年收入也不低。”高青县高城镇纸坊村农机手徐修礼板着手指对记者说:“一是我们减少了长途运输费,一次单程运到河南南部就要两三千元;二是我们不用雇驾驶员,自己开车,家属跟着搞后勤服务,配合得默契顺手,一天就能省下300元的雇人费;三是距离近,信息灵,在外等候的时间短,遇到阴雨天能及时转移,在远处不行,到了那里你就哪里也去不了,费用自然就高。”
  像徐修礼这样三五成群,组成一个小小作业队,每年都在省内周边地区作业,远点到济宁、泰安,近点就在济阳、章丘、淄川、周村、邹平等地作业,一季下来也能收入两三万元。
  像徐修礼这样,开收割机时间短的农机手在高青不下少数,他们大多是同村好友,或是亲戚朋友,有的两三台,有的四五台,凑在一起“抱团”闯市场,在省内通过联系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关系开展短途跨区作业,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成为高青县农机跨区作业的有力补充。
  据统计,在高青,以“短途”形式作业的农机有300台左右,占全县跨区作业机械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现代麦客”傍上“互联网+”
  几天前,高青县良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阮智永在当地农机部门的指导下,登录农业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和各地农机相关网站,通过上面发布的供需信息了解到各地的市场行情和作业动态,鼠标轻轻一点,便与河南邓州市“签”下了5000多亩小麦机收作业订单。像阮智永这样的农机手在高青县有几百人。
  往年4、5月份,正是各地“麦客”签约订车的忙碌阶段,他们纷纷外出,千里迢迢“踩点”联系业务,今年他们没有盲目地倾巢出动,而是通过互联网拿到了订单。
  这要得益于去年以来县农机局为跨区作业的农机手进行的“智慧农机”培训。目前,县里一批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头脑活的现代知识青年逐渐成为农机合作社的新型职业农机“掌门人”,他们通过参加各种农机业务培训,掌握了现代农业新知识,并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开展农机经营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眼下,“三夏”跨区机收陆续开始,县里43家农机合作社的跨区作业服务队不断接到来自河南、安徽、江苏、河北、鲁西南、胶东等地的网络信息,迫切要求服务队赴他们的地区作业。县农机部门在指导农机手与上述地区网上对接的同时,帮助合作社拟定派机计划,签订作业合同,落实作业地点及面积。
  “今年俺在县农机部门的帮助下建了个个人主页,网络让俺耳朵变长了,眼睛看远了,上面的信息一目了然,很全面很有用,今年找活有新门路了!”农机手孙长征喜不自禁地说。
  目前,高青县已有千余“麦客”通过互联网、实地签约和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拿到了今年小麦跨区作业的订单,全县农机手依靠跨区作业每年创收都在7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