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一把吉他的逃跑计划

2017-04-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坊间纪事
    □ 黎金飞
  难得一个人在家,有些手足无措,可能负累太久,赋闲反而有些不自在。这颗上了发条的心,在闲暇时也难停止对俗世的眷念。看书,看电影,整理旧书,翻阅资料,弹吉他,做饭,贪睡……嗑着时间的香瓜子。
  手边的书,描述了作者三十年后故地重返,追寻逝去的美好时光,却发现尽管天空依旧湛蓝,再也无法找回一个记忆中天空般纯净的西藏。放下书本,看见斜倚窗台的吉他在阳光下格外落寞。一窗之隔,远处群山起落,笼着一层神秘的白雾,窗里窗外俨然两个世界。内心有个声音在召唤自己走出去,去寻访自由的天地,开始一把吉他的逃跑计划。
  趁着兴致仍在,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装,背着吉他,直奔远方。一路行经杂草丛生的园地、毫无特色的商区、自行车道旁诱人的草莓香、正午时分耀眼阳光下的小河、游人如织的大圩古镇……环古镇步行一周,人声、马达声嘈杂,没有停放音乐的地方。于是顺着中心地带,迈向边缘,从田垄和蔬菜间信步随行。在一座老旧的木房子附近没了去路,隔水问农夫,重回水泥路。不久,来到一座水泥桥边,桥不长,也无可圈可点的美感,然而与桥纵横相向的小河道在浓密的树荫下焕发迷人的光泽。
  草木掩映下的春水,流经石阶筑成的坡道时发出哗哗的声音,现出泛白的纯色,自然的本色,毫无遮掩。就是这里了,心中暗喜。吉他声和着流水声,才不至产生囚禁五线谱中的束缚感。
  架好琴谱,调好琴弦,安坐溪水桥头,春日里的第一声!一曲未完,两个小男孩循声而来,大一点的十岁左右,小一点的七八岁,怯生生的样子,顺势坐在我的右边,安静地听了两首。第三首还没开始,大一点的小男孩问:“哥哥你什么歌都会弹吗?”“也不是啦,你想听什么歌?”“丑八怪。”“你看我就得了,不用听……”相视一笑。小男孩的耐心有六首歌的时长,走之前还不忘打招呼告别。
  第三位过来听歌的是位中年男子,游客模样,不过显然他更关注旁边的直播架子,上面夹着一部手机,手机上有我还无法背下来的吉他谱。“你在作直播?”听完一首Falling Slowly后,男子问道。“没,自娱自乐而已。”见我对直播的话题不是很感兴趣,他和随后赶来的朋友在桥边坐下闲聊,任由琴声浮动,疏影横斜。
  路上不断有人经过,当地人,游客,骑行的人,还有挖土机在桥的另一头作业……驻留得最久的,是六七名中学女生,走近时不发一言,离得远时围在一起窃窃私语。而我沉浸在音乐中,浑然不觉周围有何异样,待回过神来,之前的小男孩又在眼前晃动,只是这次没说话。太阳已经向右移动,刚好照在身上,声音有些沙哑,高不成低不就。看下时间,三个小时倏然而过,日子白花花,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如归去。起身前对着这一汪碧水说声抱歉,承蒙流水不弃,琴技实在一般。路上买一片菠萝充饥,直穿永安门,在廖家大院里逗留。大院为明清旧宅,古色古香,远去的年代呼之欲出,然而游客寥寥。兴许吉他兄弟也有所感,不愿就此别过,我悠然将它取出,在风墙斑驳、草木葱茏、临水照花的角落和清香弥散的闺房留下飒爽英姿。生活在别处。
  继续前行,在太平门旁的抗战纪念碑前驻足。民国二十七年立的青石碑,碑文有些漫漶不清。左边堆着一圈沙子,仿佛过往的岁月都能掩埋。古镇沿河而建,呈斜“一”字排开,前往毛洲岛的码头将其分割开来,一边人潮汹涌,一边门可罗雀。从繁华到荒凉,不过咫尺之间而已。僻静处,有两位画家在写生,上方的屋檐滋养了他们手中饥渴的画笔。有一条小巷此前未曾涉足,燕行其中,走出巷口却见来时的路。
  在出离古镇的分岔路口,鬼使神差般“反其道而行”,一头奔向另一个茫然未知的领地。在新河大桥遇见夕阳,没有水边的阿狄丽娜。八公里来回,回程误入一片沙滩,沙滩尽头的对岸却是刚刚作别的古镇,只是无路可走,只能回头。夕阳下,飞鸟迷途,人在天涯,影子多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