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邹平创城从“1.0”跨入“2.0”时代

◆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注册志愿者达3万人◆创建文明城市,乡村未被遗忘

2017-04-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 高雷 周伟 董乃德

  在邹平县,有一支“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闻名遐迩,成为邹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孩子名字不要出现,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每个爱心妈妈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不要宣传我。”39岁的县纪委纪检干部董丽已做了12年“爱心妈妈”。对于被帮扶的50多名孩子,每个孩子穿多大鞋,几号的衣服,爱吃什么东西……她都一清二楚。
  爱心会传染。爱心妈妈的身份越来越“复杂”,从镇村干部扩展到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民;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从邹平影响到淄博、河北等地;这其中既有70多岁的“爱心奶奶”,也有90后的“爱心姐姐”……12年来,已先后有100多位爱心妈妈帮助400多名留守、贫困、单亲等儿童摆脱困境。
  “爱心妈妈”是邹平16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的代表。目前,邹平县注册志愿者已达30000余名,文明志愿团队成为邹平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过马路有文明引导员,公共场合有戒烟劝导员,乡村文明建设有舞前十分钟宣讲……邹平文明创建正在从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1.0”时代过渡到市民为主的“自下而上”的“2.0”时代,实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域创建。
  邹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走过两年,今年已到决胜之年。
  “‘创城’不只是为了争荣誉争面子,更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和谐美丽、人民更幸福安心。这是邹平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县委书记皮台田表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指标有150余项,是对城市“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检阅。邹平提出以文明为“魂”,打造城市文明品牌。以问题为导向,各单位在上报问题清单的基础上,上报任务清单。“让各单位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存在什么问题转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要怎么做,把‘虚’的指标变成‘实’的工作。”皮台田说。
  邹平“创城”,远离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以“创城”为契机,邹平实施了九项集中整治行动,清理占道经营,改造升级老旧小区、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开展公民文明出行等专项行动,让“十乱现象”治理常态化,营造文明创建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不能忘记乡村,不能忘记优秀传统文化。
  “敬祖宗、孝父母、睦兄弟……”3月13日,在西董街道沟西村,记者见到了写在家谱上的马氏家训。
村支部书记马进基说道,传承家训是马氏家族的优秀传统,村里也把传播良好家风家训作为“创城”的一项内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下,村风淳朴,村里涌现多位先模人物。
  悠久的历史,透露着邹平“文明”底色,创城以来,邹平将悠久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现实结合,着力树立现实语境下的“正能量”,将现代文明基因植根于寻常群众生活,连续开展评选表彰邹平县道德模范、邹平县身边好人等活动。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个道德标杆;一种社会风尚,就是一种价值取向。通过各类评选活动,感召更多的人,逐渐让善行义举和文明内化为习惯。与此同时,各单位、镇街结合各自实际,通过不同形式让“好人”大放异彩,引领健康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