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航: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

2015-03-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陈 明

  3月10日,全省港航工作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确定:2015年力争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0亿元,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3亿吨,内河港口吞吐量7500万吨,货运量1.44亿吨、客运量2040万人次。
  据了解,2014年,我省港口吞吐量完成13.5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2.8亿吨,同比增长8.8%,稳居全国前列;海河运力总规模达到15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4%;水路客、货运量完成2022万人次、1.42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1.8%、5.2%;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沿海港口新增通过能力5800万吨,为近年来新增通过能力最多的一年。
安全:重中之重
  与往年不同,本次港航工作会在一场精彩、生动港口危化品安全管理讲座中拉开帷幕。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专程邀请了国家一级安全评价、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孟亦飞就港口危化品安全生产和管理为与会人员做了培训。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港口危化品的吞吐量已经超过1亿吨,而且还在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目前全省从事港口危化品仓储经营的企业有65家,总罐容已超过1500万立方米,港区内输送管线达925千米。除放射性货物外,国际海事组织确定的其他八大类危险货物我省都有。港口危化品仓储经营种类多,周转快,总量大、风险高,作业活动频繁,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因素多种多样。
  “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权转移至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有2年时间,山东港航系统已经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港口危化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普及过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总工程师马德亮说,“下一步要深入港口危化品安全管理专题研究并与山东港航实际相结合,出台相关制度措施,提高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水平。”
投资方式更要创新
  “去年,国务院相继印发了43号、45号、60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规范意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影响深远。可以说,这几个文件宣告了政府部门及其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代的终结。对于港航,特别是内河航道、船闸等基础设施投资,全部由政府包揽的时代已不复存在。”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局长刘福臣说。
  据了解,国务院43号文件明确规定,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国务院60号文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可以说敞开了更加规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的新大门。”刘福臣说,“我省沿海港口建设、洙水河航道、部分高速公路项目已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也可以称之为准PPP。PPP模式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港航基本建设投资的主要模式。但是,这样的投资模式,前期工作程序比较复杂,运作的时间比较长。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务院文件,谋划好辖区项目的投资问题。同时,各级港航管理机构要有宽广的胸怀欢迎天下投资客,切实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要请得来,留得住。”
十三五:港航投资700亿元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港口也由高速发展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省政府批复的《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已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总体部署和省政府要求,今年我省将开展新的一轮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调整修编工作。这项工作要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我省沿海港口的发展布局,重新审视和调整沿海港口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性质和功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岸线资源,引导各港口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适应我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指导港口科学、健康发展。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传统大港规划调整后的关键建设期,是黄河三角洲港口重点项目推进期,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内河项目开工建设,我省港航投资总额预计将达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