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清晨5点的第五大道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胡艳丽
  《清晨5点的第五大道》是《蒂凡尼的早餐》的幕后书,作者山姆·沃森以电影式的笔法重现了该影片从生活原型到原著小说再到经典影片的曲折过程。
  那些隐藏在电影背后,才华横溢的作家、制片人、编剧、导演、服装设计师、作曲家、演员一个一个次第登场,他们之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和谐,迥异的个性、天赋的才华、对生活、艺术、情感不同的理解,再加上当时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都令这部最终大获成功的影片几次险死还生。如果这本全方位解构《蒂凡尼的早餐》的著作,同样被改编成电影,相信它会同样精彩,甚至会带给我们比“早餐”更丰盛的营养。
  小说的原作者杜鲁门·卡波特,在其幼年时总是被母亲抛弃欺骗,他的母亲不停地在他和风月场之间游走,让小杜鲁门把对家、对爱的渴望,以及如影随形的孤独感一辈子种在了心里。在“早餐”中,杜鲁门便是融合了他母亲以及他能想见的美好女子的模型创造出了霍利·戈莱特利的“交际花”形象。她出身平凡却拥有优雅的气质,不甘于现实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可以被定义为虚荣的坏女孩,甚至被斥为放荡,但在书中人们却分明可以从她身上读到更多的东西,她独立自主的意识击中了时代的靶心,把美国二战后昏昏沉沉的世界给摇醒了。
  文中的锐利幽默就像是杜鲁门独自一人在家时的自言自语,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伤害自己,这或许就是他对母亲别样复杂感情的一次集中爆发吧,情之所至的作品总能打动读者。
  小说原著中的霍利,远不是影片中的霍利,更不是后来人们心目中的霍利。小说里作者表达了太多未被时代主流认可的东西,小说的出版本就一波三折,险些见不了天日,就像是为同名电影的曲折改编、拍摄经历做好了预演一样。
  今天,我们挑剔指责《蒂凡尼的早餐》情节苍白、故事肤浅、结局老套,但一旦随沃森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美国,重新看到一众电影人的挣扎与徘徊,感受二战之后一个国家正在萌芽、苏醒的个人意识、自由意识,我们会对影片有更多的包容。一个忙于与时代抗争的电影制作团队,在冰与火的边缘努力求得平衡,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奉献领先于时代、开风气先河的作品。
  艺术作品受制度审查,各国皆有相似之处,其中的分寸拿捏永远没有一个最佳尺度,而美国电影人的破局之方,就是小心地在制度的边缘游移、试探,让电影自身的魅力松动制度的坚冰,一部成功的电影会深入人心,默默改变时代,也会悄悄改变制度。
 
  《清晨5点的第五大道》
  (美)山姆·沃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