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济大新生研讨课缘何受欢迎?

◆开设71门新生研讨课◆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小班授课考核灵活

201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刘珂珂 刘 哲

  与教授辩论,在青青草地上研讨……这就是济南大学首次推出小班授课的一种新课型——新生研讨课。
  济南大学日前启动了2013至2014学年的第二批新生研讨课,截至目前,济南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已增至71门。任课教师由热爱本科教学、学术造诣较高的知名教授或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担任。选课采取双选,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老师,任课教师通过面试等方式再确定选课学生。
  新生研讨课是济南大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13年9月起面向2013级新生开设,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共开设19门次新生研讨课,选修人数323人,第二学期开设57门次新生研讨课,选修人数达1151人。
  新生研讨课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通过教授引导,以师生互动、师生一起体验、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一种知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渠道,使新生在体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同时,对专业知识、学科前沿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新生体验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为新生创造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实现名师与新生对话。
  同学们对课程很向往,老师们也跃跃欲试。在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首批开设的19门课程,有2000余名学生申请报名;本学期全校共有71名教师参与了此次教学活动,这些教师中,半数以上为教授,还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王焱教授告诉记者:“每次上课都有旁听的学生,本来一个半小时的课,学生们都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王元秀教授课上的学生们自发建了一个QQ群,名字为“王老师的小伙伴们”,群里的学生互称为伙伴,大家一起研讨学习、生活,而王教授则亦师亦友地影响着这些小伙伴们。“小班授课不同于大课,它让我们与学生更贴近,真正诠释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深刻含义,”王教授说,“小班授课既要体现学科前沿动态,让大一新生了解专业知识,又要以自身魅力去影响学生,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授课不仅使学生的参与度高了,也让老师们倾其所有。
  新生都是90后,他们关注的知识非常广泛。据此,教《和谐伦理学》的苏宝梅教授总结出小班授课的几个特点:主题多元化、教学多样化、思维跳跃性,老师在研讨课上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经验激发出学生的潜力。
  为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拓宽视野,新生研讨课一般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限定在8至30人。学生的修读学分计入通识教育课程学分。教师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教学方式多样,还有实验、参观、调查等多种教学活动。其考核方式一般不采用书面考试,由教课老师来安排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读书报告、案例分析、小论文等。
  济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郭浩帆表示,学校将逐步推进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建设,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更多本科新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