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编辑手记

2014-02-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城市里生活久了,如何感知春天的到来呢?
  《雨水的幽默》里,似乎道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见惯了花花绿绿的商品世界,适应了温暖舒适的空调房间,我们对于空气、阳光和水的微妙变化,曾经的天然嗅觉还剩下多少呢?脚下是层叠的楼板,窗外是林立的高楼,那个熟悉的可亲可爱的大地,我委实感受不到它巨大的颤动,哪怕不远处正酝酿着春雷。”
  城市眼见着越来越大,“土地”的空间却越来越小。比如我居住的地方,因为拆迁,楼后的那片小树林早已不知去向,因为停车难,楼与楼之间的绿地自觉成了停车场。日子不再是春夏秋冬的四季分明,而是一月、二月、一季度、二季度,这样没有感情没有温度的数字。
  丰子恺曾作画一幅,阳台上一人倚栏袖手闲眺。栏外屋宇毗连,似觉满目尘嚣。而天空中露出一只一线相牵的纸鸢。画名《都会之春》。
  他记述:“这是我往年住在上海时,春日所见的景象。日历已经撕到‘明日清明’,身上已经穿上白夹轻衫,而眼前都是钢筋、水泥、玻璃与电线,毫无半点绿色与生趣。大地上无限的春意,全部通过了这一线而在那纸鸢上发泄。这个景象,令人看了心不得不感动,手不得不描写。”
  丰子恺的“都会之春”尚有一线纸鸢相系,我们的呢?如今楼与楼之间的夹缝处,哪里还有“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遮天蔽日的雾霾里,哪里去找“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尽管《雨水的幽默》结尾处安慰道,“只好将期待潜伏得再久一点,将努力再忍耐坚持一会儿,过上十天半月,司空见惯的视野里,一抹桃红突然就生动了整个春天。”这会是真的吗?
  眼前的现实无奈,我们也只好先去文人的笔下踏踏青,品咂一点春天的味道了。
  “听见远处的歌声了吗?听见杨树林里的羊叫声了吗?我看见一丛野菜冒出了土层,它们在用新鲜的绿涂抹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我看见一座废弃的农庄,推开柴扉,一株没有叶子的古藤正爬过围墙。远处,一只雀儿试图穿过河面。”
  这些文字很容易勾起有过类似经历者的温情回忆,使身处水泥森林的人更加向往,仿佛心中也有一个明媚的春天,只是不小心弄丢了。
  在现代化愈加强势的今天,徜徉于纸上的春天,越发觉得我们切切实实地失去了很多很多,多得无法言说。
  自然之情难以割舍,何况春天如此短,她一去就不再来。17岁的春天过去了,27岁的春天也过去了……若觉纸上得来终觉浅,最好打开窗子,伸出双手抚摸春光,别让玻璃挡着,让它活动的空间大一些,再大一些;有空就去楼顶上吹一吹春风,电线纵横,也分割不断它的诗情暖意;去城外的山坡寻找久违的春色吧,看它经过一冬,又恢复了清新与明亮,让那些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温柔着视线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