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两会视点

粮食十连增后的隐忧

2013-01-30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深化高产创建活动,力争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连年增产,成绩喜人。但在代表委员们看来,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国、我省粮食分别实现九连增和十连增,但是,去年全国粮食进口仍然再创新高,预计已经突破了国家制定的粮食自给率95%安全红线,降至89%左右,值得我们高度关注。”1月26日,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文琪委员谈及粮食安全问题时颇感忧虑。
  济宁鲁鑫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颜世新代表对此深有同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世纪特别是入世以来,世界主要粮商瞄准了中国巨大的粮油需求后齐聚中国,依靠转基因等高科技带来的产量、价格等优势,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将原产中国的大豆产业打得落花流水,全面占领市场。目前该公司生产油脂的主要原材料基本来自进口。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院长李多川委员认为,当前粮食生产主要问题是,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但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不高。
  “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很多已经不种也不存粮食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青岛禧福农业科技公司总工单连忠代表也深有同感。
  当前,土地流转数量正在急剧上升,其中绝大多数是粮田,其流转价格主要参考种粮收益。东平县县长王骞代表算了一笔账,当地如果农民流转土地后仍然种粮,要达到农民平均收入,其平衡点规模在57亩左右。这就决定了很多土地流转后出现了非粮化倾向。
  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代表说,十年间我省粮食总产持续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提高了31%,就目前地力条件和生产水平,要想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单产水平提高,难度很大。从现实情况看,适当进口一些粮食调剂余缺是必要的,但作为人口大国必须立足粮食自给,否则将受制于人。
  数字显示,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年人均粮食消费量折合已逼近500公斤,实际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400公斤即可满足营养均衡,这其中,铺张浪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据初步估算,我国仅在餐桌上每年浪费的粮食达到惊人的80亿公斤,超过我国年粮食净进口的10%,单连忠代表说,即便粮食不增产,如果这部分浪费能够遏制,也会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对外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