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人在旅途

去看芦苇

2012-12-21 作者: 苇 笛 来源: 大众日报
  □ 苇 笛

  草枯了,叶落了,梅开了……是了,是冬天了。
  这个季节里,山瘦了,水瘦了,芦苇自然也瘦了。河滩上那一大片芦苇丛,再也不见了夏日青翠茂密的模样;原本修长宽阔的芦叶大多落了下来,只剩下零星的几片蜷缩在枝干上,枯瘦如笔管。但是,即使在最阴冷的冬日里,芦苇也不会让人感到萧瑟,只为,芦花开了。那些毛茸茸蓬松松的芦花,总让人的心里感觉到温暖。
  我是如此迷恋河滩上的这一大片芦苇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河滩上走一走;这一走,就让我走进了故乡走进了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故乡多水,有水的地方必有芦苇。年幼时,我从不曾留意芦苇是何时从地下钻出紫红的嫩芽,又是何时长出碧玉般的嫩叶。通常,当河滩上的芦苇长到一人多高时,芦苇丛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每天放学后,没有人急着回家,大家全都跑进芦苇丛去玩捉迷藏。直到暮色四合,父母悠长的呼唤声在河滩上响起,大家才会背上书包,恋恋不舍地往家走。待到第二天黄昏,孩子们自然又会在芦苇丛中集合……
  日日在芦苇丛中嬉闹,不知不觉中迎来了端午节。一大早,芦苇丛就变得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挎着篮子来摘芦叶。那些修长宽阔的芦叶犹如一条条绸带,在风中轻轻地飘动着。孩子们个矮,够不着高处的芦叶;但不要紧,只要将芦苇一勾,再向下一拽,芦苇便弯下了身子——想摘哪片就摘哪片。渐渐的,有孩子挎着满满一篮子芦叶回家了。村庄里,很快飘起了诱人的香味,那是水煮芦叶的清香。煮过的芦叶才能包粽子,而粽子,是我们小孩子最心爱的美食。我们不能想象,若是没了芦苇,端午节还有什么意思。
  芦苇什么时候最有用?是在暑假里。一放暑假,孩子们便如脱缰的野马,直奔芦苇丛,每人挑一根又高又粗的芦苇,扳倒后摘掉叶子掐掉嫩梢,把它带回家去。到家,将洗好的面筋粘到芦苇的顶端,扛上芦苇就可以出发了。在那里,小树林里,知了的叫声一声高过一声——快点,快点,将芦苇伸出去,用面筋粘住知了的翅膀……一个暑假下来,孩子们不知得换掉多少根芦苇。没关系,浩浩荡荡的芦苇丛,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的宝库。
  秋,总是悄然而至。没有哪一个孩子清楚,是哪一根芦苇最先吐出一缕银灰的穗子来的。但当毛茸茸蓬松松的芦花如旗帜一般在空中飘扬时,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多了一份温暖:芦花开了,冬天就不冷了。
  是啊,对孩子们来说,芦苇总是温暖可亲的。冬日里,干透了的芦苇被父亲割回来,放在院子晾晒几天后,能干的妈妈就将芦苇编成厚厚的床垫,垫在孩子的小床上;手巧的奶奶将芦花一朵朵采下来,做成“毛窝”——那就是孩子的棉鞋了;再在另一双“毛窝”下装上木头,就成了木屐了。有了木屐,再泥泞的地方也不怕,孩子们想往哪跑就往哪跑。有了芦苇,冬天自然少了几分寒冷,又多了几分快活……
  芦苇相伴,我在故乡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读中学时,我离开故乡到了北方一个古老的城市。城里有高楼大厦,城里有绿草红花,但城里没有芦苇。没有芦苇的日子里,我在慢慢地长大。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座座城市里流浪,最终在一座远离故乡的地方定居下来。尽管衣食无忧,但我的心灵深处,总有一角空荡荡的……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去野外远游,意外地发现了这一片河滩;河滩上,长满了芦苇。那些芦苇,与故乡的一样修长一样挺拔一样茂密……那一天,我在河滩上长久地徘徊,恍若徘徊在故乡的怀抱里,一颗心变得异常踏实与安宁。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喜欢去河滩漫步;尤其在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更会长久地在河滩徘徊。当我从芦苇丛中慢慢穿过时,我似乎能够听到芦苇们的私语——它们说着故乡的方言。那些温柔的低语,足以化解我的忧愁抚慰我的创伤,让我的世界重又变得海阔天空云淡风轻。
  渐渐地,那一片芦苇丛成了我心灵的“桃花源”。一次又一次,我穿越都市的滚滚红尘,走向荒野,去看芦苇。
  ——去看芦苇,去看我亲爱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