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微妙的人际关系

日期: 2011-08-05      作者: 颜廷昆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颜廷昆 整理
  人生而合群
  社会科学调查的结论一致认为,人在有朋友、家人或任何人为伴时最快乐。如果要求一个人列举一天中最能改善情绪的活动,最常被提及的包括:“跟快乐的人共处”、“有人对我说的话感兴趣”、“跟朋友共处”……沮丧或不快乐的人最主要的特征是,他们绝少提到上述的体验。支持性的社会人脉也能减轻压力:当一个人可以依赖别人情绪上的支持时,就不太容易被疾病或其他不幸的事件击倒。
  人类天生就需要同类做伴,已是毫无疑问。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基因里添加这种功能是有原因的。凭借合作在生存竞争中超越其他物种的动物,保持在同类能互相照应的距离,存活的机会比较大。以狒狒为例,它们需要同类帮助才能避免受草原上的豹子或土狼所害,如果离群索居,活到成年的机会可说是微乎其微。人类老祖宗依赖合群为生存的法宝,想必也是同样的情况。随着人类对文化的依赖日益加深,更多需要团结一致的理由因而出现。人类求生越是依赖知识,共同分享学会的一切就越有利。
他人是地狱
  矛盾的是,“他人是地狱”也是自古流传的至理。印度教的哲人和基督教的隐士都远离人群,追寻宁静。如果探究日常生活中最恶劣的体验,我们就会发现合群的黑暗面:最痛苦的体验也跟人际关系有关。不公正的上司、粗鲁的顾客,都造成工作上的不愉快;漠不关心的配偶、不知感恩的子女、凡事干预的姻亲,则使家庭变成痛苦的深渊。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痛苦都是旁人所引起的,如此两极化的事实该如何调和呢?
  这种表面上的矛盾其实不难理解。人际关系就跟其他事情一样,一切顺利时,我们就觉得非常愉快;挫折丛生时,我们就感到沮丧。我们太依赖别人的情爱与认可,以至于完全受制于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
  因此,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就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商业主管渴望实现更好的沟通,以便更有效的管理;初出茅庐的人熟读社交礼仪,为的是争取社交圈子内同侪的接纳与称许。这种态度大致反映出一种企图操纵别人的外在动机。一个人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只有在我们因一个人本身的优点而重视他时,他才能成为最丰富的幸福源泉。
寂寞之苦
  很多人孤单而又无事可做时,会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空虚感。青少年、成年人、老人都说,他们最不愉快的感觉发生在独处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论在装配线上工作还是看电视,一般人都是在周遭有人时觉得更愉快振作。我们研究发现,独居的人,星期天早晨往往是情绪最低潮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无所寄托,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在一周其他的日子里,注意力都被外界的例行公事占据——工作、购物、看喜爱的电视节目等,但星期天吃完早餐、翻完报纸以后,还有什么事可做呢?这些无所事事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通常到中午时分,他们才会决定要去拜访亲友或看电视转播的球赛,目标感这时才又重现,注意力方可集中于下一个目标上。
  独处的体验为何如此受到否定?最根本的答案是: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十分困难。我们往往需要外在的目标、外来的刺激、外来的回馈,帮助我们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如果缺乏外来的力量,注意力就开始游荡,思路也变得混乱——也就是第二章谈到的“精神熵”的状态。无所事事的时候,心灵就无法遏制消极念头的来袭。有关感情、健康、投资、家人及工作的烦恼,总在注意力周遭徘徊,一有机会就乘虚而入。
  正因为如此,电视成了许多人的恩宠。虽然看电视算不得什么积极的体验——很多人说,他们看电视时觉得消极、软弱、易怒,但跳动不已的屏幕至少带给意识某种程度的秩序感。可预测的情节、熟悉的角色,甚至大量的广告,都提供一种令人安心的刺激模式。屏幕上掠过的资讯,会把不愉快的念头逐走。但用这种方式逃避沮丧,实在是一种浪费,因为徒然投下许多注意力,却得不到什么收获。
孤独的解药
  解除孤单痛苦的极端手段包括:服药或一些无法自制的行为,例如不断打扫房屋或强迫性行为等。在药物的化学作用之下,暂时卸下控制精神能量的责任——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超乎我们所能控制的范围。药物就像电视一样,可以使心灵暂时无须面对沮丧的念头。
  有些人并不同意以上有关药物对心灵影响的看法。但证据显示,化学物质虽然能改变意识的内涵与构造,却无法扩大或增加自我对意识的控制。然而创造却需要通过自我对意识的控制才能实现,因此,尽管迷幻药确实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心灵体验,但对于我们整理这种体验的能力却无所增益。
  很多现代艺术家用迷幻药做实验,希望能像传说中吞了鸦片酊,才写出《忽必烈汗》那样传颂千古好诗的英国诗人柯勒律治一样,创造出充满神秘魅惑的作品。但他们早晚会发现,艺术创作需要的是清醒的心灵。药物作用下完成的作品,经常缺少杰作应有的复杂性——它往往显得肤浅而自我陶醉。
  性也常常是用外在秩序控制思想的手段,一种逃避孤单的消磨时间的方法。问题是它并没有开发意识复杂性的潜力。
  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乍看似乎与愉悦背道而驰的活动:如自虐行为、冒险、赌博。这些一般人用来伤害或恐吓自己的方法,并不需要太多技巧,但它们能给人一种控制的快感,因为痛苦往往比茫然无依、被混沌蚕食的心灵好过。不论在肉体还是情绪上伤害自己,都可以确保注意力集中在一件虽然痛苦,但至少控制得住的事情上——因为造成痛苦的是我们自己。
朋党之乐
  培根写道:“最可怕的孤独就是没有真诚的友谊。”跟家庭关系比起来,从友谊中找到乐趣要容易许多。家庭中有很多烦人却不得不接受的事,诸如倒垃圾、打扫卫生等,但是跟朋友在一起,我们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玩的事情上就够了。我们在研究日常体验时一再发现,一般人心情最好的时候,往往是跟朋友在一起。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觉得跟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甚至超过跟自己的配偶共处。
  由于友谊通常都涉及共同的目标与共同的活动,所以自然而然能产生乐趣。如果友谊只是消除自我不安全感的手段,那么它虽然还是能给人快乐,却不具有乐趣的作用,也无法帮助成长。例如,酒肉朋友在全世界的小社区中都很常见,成年男性聚在一起嘻嘻哈哈,借打牌、掷飞镖、下棋消磨时间,或一边拌嘴、互相嘲弄。每个人都对别人的观念和癖好付出注意力,并由此互相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互动使孤独而漫无组织的状态,无从入侵消极的心灵,但它并不能刺激成长。
  这种社交方式只是模拟友谊,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友谊。每个人偶尔花一天嚼舌根,都会觉得有趣,但很多人却变得极端依赖每天肤浅的接触。耐不住孤独,在家里又得不到感情支持的人,尤其是如此。
  《当下的幸福》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
  中信出版社
  在我们害怕的事当中,被排除在人际关系的洪流之外,不消说是最严重的一桩。我们是社会性的动物,四周一定要有人,才会觉得圆满。很多没有文字的文化,视孤独为全然不能忍受,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肯独处。美国西点军校的学生,把受众人回避视为最大的惩罚。饱受忽视的人会一天天变得沮丧。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