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要闻 今日关注

非公企业党员能发挥什么作用

  • 日期:20110710
  • 作者:本报记者 张宇鸿 陈中华  本报通讯员 徐洪义 张秀葵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张宇鸿 陈中华
   本报通讯员 徐洪义 张秀葵

  地处庆云县常盛工业园的得利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企业员工近200人,党员6人,2008年成立党支部。2009年,金融危机骤然来临,该企业因缺少流动资金,生产难以为继,被迫暂时停产。此时,6位党员带头想方设法集资,一周时间融资120万,暂缓了企业燃眉之急。企业渡过难关后不断做大,如今年产值达8亿元,2010年又投资2.2亿元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
  谈及那一次危机,企业负责人说,有党员,再有能力组织在一起,企业就能产生凝聚力。
  位于庆云县双河工业园的达雅鼎公司是一家韩资外向型企业,所产牙材占世界市场份额的近10%。公司200多员工中,过去一名党员也没有。企业中方老总郭良君多次找到党组织,推荐申请入党人员,要求吸收他们企业的员工入党。园区直属党支部经过培养和考察,吸收3名“80后”年轻员工入党。
  郭本人并未申请入党,问他为何积极争取让公司员工入党,他回答党员办事更让人放心。
  而3名新党员也皆因他的“放心”,被置于重要岗位,分别担任了厂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和财务科长。
  庆云县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据调查,除部分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民企,2008年8月前非公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很少单独建立党组织。平时企业内除了生产,很少开展其他活动,这也是企业与员工形成一定心理隔阂的重要原因。
  2008年,庆云县试点非公企业党建区域化管理。一部分企业利用党组织平台及党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开展一系列诸如创先争优、结对扶弱、技术比武、党员献策等活动,使得员工感觉对企业亲了。据调查,非公企业主起初接受在企业里开展党建工作的不及50%。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全县90%以上非公企业主都主动要求或真诚接受了在企业里开展党建工作。
  巨龙彩印公司老总刘忠庆今年46岁,是2008年后常盛工业园区第一个入党的企业主。问他入党的动机,他坦承说,经多年摸爬滚打,搞经济自己是把能手,眼看着自己的村还那么穷,就是想带领农民致富,但不是个党员,心虚没这个“带领”资格。
  刘忠庆入党后如愿被选举为村支书。这2年,他先是带领村民修了村路,安了路灯,自己捐款近5万元。再由政府拨付8万元,他本人垫付了30多万元修了一个小水库,使农民因以前无水源,浇1亩地成本60元,降到了现在的10元以下。眼下,他正利用村里闲置的盐碱地,成立了股份制养牛场,已有10个农户加入,存栏肉牛478头。
  自2008年起,庆云县非公企业主与员工申请入党者已逾100多人。2010年,26人被吸收为党员。在最早试点的常盛工业园,现有4名企业主正积极申请入党。
  从许多非公企业都将党员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可窥企业老总的心理。但记者同时了解到,一些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动机纯为着内心的信仰。鼎力集团拥有3600员工,加上2008年以来新发展的6人,党员总数23人。其中许多党员仍在普通工人岗位。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规定,党员“两不挂钩”,即不与职务挂钩,不与待遇挂钩。尽管不挂钩,现又有约60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一位48岁的烟台籍员工非常迫切,说就是为圆自己年轻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