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换个角度看生活

2019-02-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速读 
  《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是台湾散文家林清玄的经典语录集。全书分四章。“如此生活”集合了作者看生活、感悟幸福等方面的生活体验;“修一颗心”侧重培养生活中的良好心态,如达观心、平常心等;“人间有情”谈人的情感,如爱情、友情等;“万物有美”记载作者在生活中、周边事物身上发现的美。
  一本书收录精彩语录,经典可以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 逸枫 整理
  我们是儿童时,认为世界应以儿童为中心;我们是青年时,认为世界不够照顾青年;我们到中年时,往往看不惯前卫的青年和保守的老人,认为中年人才能创造世界;我们到老年时,总会埋怨世界不敬老尊贤,或者批评老人福利办得不好。我们是青年时,谁想过老人福利的问题呢?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我把枯萎的蝴蝶捧在手上,思及枯叶蝶是一生站立或者飞翔在枯叶与蝴蝶的界限上。如果说它是执着于枯叶,那是对的,否则它为什么从形状、颜色、姿势都形成一片叶子;如果说它是执着于蝴蝶的生命,那也是对的,拟态枯叶只是为了保护它内在的那一只蝴蝶。 

  一件事物总可以从两面来看,如果只看一面往往看不见真实的面貌,因此,自我观点的争执是毫无意义的。进一步地说,这世界本来就有相对的两面,欢乐有多少,忧患就有多少;恨有多切,爱就有那么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我们要找到身心的平衡点,就要先认识这是个相对的世界。 

  佛法中有“当位即妙”“当相即道”的说法。所谓“当位即妙”,是不论何事,其位皆妙,就像良医所观,毒有毒之妙,药有药之妙。所谓“当相即道”,是说世间浅近的事相,都有深妙的道理。——世间凡事都有密意,即事而真,就看我们有没有智慧了。 

  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远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

  人具有两种本质,一种是极为壮大开阔的,一种又是极端的渺小和卑微。在心念广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一切、涵容一切,可是比照起我们所能欣赏与涵容的事物,我们又显得太渺小了。

  教堂与坟墓都有十字架;而且,许多教堂都盖在坟墓旁边;照耀着教堂的月光,也同样照在坟墓上。这个世界如实地显露着平等,没有分别的真相,只是人心的向往,使世界也不同了

  在照进窗隙强烈的阳光里面,我们可以看见虚空中飞扬的尘埃,那些尘埃粒粒分明,但无法破坏光线的本质。在黑暗中,我们完全见不到尘埃,尘埃就一层层地增加,使我们陷入更深的黑暗。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这个世界原来就是相对的世界,而不是绝对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世界是相对的,使得到处都充满缺憾,充满了无奈与无言的时刻。但也由于相对的世界,使得我们不论处在任何景况,都还有幸福的可能,能在绝壁之处也见到缝隙中的阳光。

  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孤单和寂寞虽也有它极美的一面,但究竟不是幸福的。只是有时我们细细想来,幸福里如果没有孤单和寂寞的时刻,幸福依然是不圆满的。最好的是,在孤单与寂寞的时候,自己也能品味出那清醒明净的滋味,有时能有一些记忆和相思牵系,才是最幸福的事。 

  众生在生活里的事物就像云水一样,只是人不能自卷自舒、遇曲遇直,都保持幸福之状。保有幸福不是什么神通,只看人能不能千眼顿开,有一个截然的面对。 

  “垂丝千尺,意在深潭。”我们若想得到心灵真实的归依处,使幸福有如电灯开关,随时打开,就非时时把品味的丝线放到千尺以上不可。 
  人间的困厄横逆固然可畏,但人在横逆困厄之际,没有自处之道,不能找到幸福的开关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世界的困境牢笼不光为我一个人打造,人人皆然,为什么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实在值得深思。

  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得自于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例如某些对情爱与知友的缅怀,例如有人突然给了我们一杯清茶,例如在小路上突然听见水果店里传来一段喜欢的乐曲,例如在书上读到一首动人的诗歌,例如听见田间地头的老妇说了一段充满启示的话语,例如偶然看见一朵酢浆花的开放……

  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有如在阴云中突现阳光显露、彩虹当空,有如在一株草中看见了琼楼玉宇。 

  如果能有较从容的心情、较有情的胸襟,则能把乱麻的线路抽出、理清,看清我们是如何地失落了青年时代对理想的追求,看清我们是在什么动机里开始物质权位的奔逐,然后想一想:什么是我要的幸福呢?我最初所向往的幸福是什么?我波动的心为何不再震荡了呢?我是怎么样落入现在这个古井的呢?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生命的勇气有时是由一些极淡远的幸福所带来的。 

  当人看到鱼只想到吃,看到树就想要砍,看到大画家画的马也想骑,画的松树只想到盖房子……那么这些人就永远不能拥有鱼的优游、树的雄伟、马的俊逸、松的高奇种种之美。

  人生不能自在的,是由于过去习气的绳子拉着我们团团转;使我们不能自由的,是情丝无法斩断。如果能回到脚下,一念不生,就自由自在了。 
  现代人如何在认清这种实相之后,还能活得自在、积极、愉悦、明朗,同时不失去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呢?答案就是,与转动的世界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并能冷静观照到自己的流转,使自己的心性独立于世界,有着独特的精神。 
  听起来似乎有些晦涩,其实不难明白,就是我们虽然不免在物质上必须活在现实世界,我们也会在现实世界中一天天地老化,但是在精神上我们能超拔出来,以更高的观点看人生,而在心灵的深处不随年纪老去,保持着对世界新鲜而有希望的心情。
  摘自《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林清玄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