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检察专刊 第2版

枣庄:深化“三情”办实事

    2021 年以来,枣庄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大局,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从履职热情、为民服务真情、护航企业发展温情着手落实“ 为民办实事”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走深走实。

    三围绕三聚焦用履职热情筑牢民生基础

    围绕“ 山水林田大作战” ,聚焦河湖生态发展。调动全市检察公益诉讼力量,参与最高检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专案工作,汇聚“南四湖”生态流域保护最大合力。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配合机制,推动该市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

    围绕“ 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食药安全。严厉打击农产品侵权犯罪,严惩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犯罪,大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安全。对涉疫苗、医疗器械的走私贩私防疫物资、哄抬物价等妨害疫情防控秩序经济犯罪,保持高压严惩态势,坚持全链条打击、全流程跟踪,全领域严打。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无证经营、无序经营等问题向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促进构建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围绕“一号检察建议”,聚焦做精未检工作。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在市实验小学等20 多个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展“践行法治精神、关爱留守儿童” 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1000 余件和法治漫画书籍900余套;创新帮教形式,实施精准帮教,心理疏导未成年人1100 人次。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

    三进三出用为民服务真情系紧检群连心纽带

    送法进村社,走出机关送服务。以检察干警进网格、“双报到”和“为民服务大走访”活动为载体,35 次深入村社设立流动法治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2 万余份,累计现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900 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0 多件;“两委”班子换届期间累计为40 个村居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法治教育宣讲,受教育党员群众达 2000余人,为推进基层换届工作顺利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

    让听证进家门,调出司法救助新成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听证会开在当事人家门口。 发挥简易听证在矛盾纠纷化解、诉源治理的作用,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形成重复信访和越级上访。积极探索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等多种司法救助新形式,延伸救助渠道,拓展救助路径,丰富救助内涵。枣庄市检察院办理的程明玉“听证+救助+化解”司法救助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国家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让数据进跟前,跑出“最多一次”的便捷。依托12309检察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措施,借助乡镇矛调中心平台、乡镇综治中心的力量资源,打造“群众跟前的检察院”,确保“一站接待,绝不跑空”;全市检察机关案管大厅实现材料提交、 案件查询、 卷宗查阅、 复制等“一站式”窗口服务,落实“一张光盘带走”要求,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主动践行创新用护航企业发展温情助力经济发展

    主动发挥检察职能,营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枣庄检察机关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理念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主动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实施意见》和《服务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十条措施》,努力为该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践行“少捕慎诉”司法理念,减轻涉案企业诉累。在办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取保候审后,案件因证据问题迟迟没有进展,其许多合作伙伴因企业涉嫌刑事犯罪而不愿继续合作。经排查和督促,检察机关依法及时作出不起诉决定,帮助公司实现正常运转。 同时开展涉企积案排查,对诉讼进程久办未果的 250 余起案件进行专项清查,及时进行督办清理。枣庄检察机关“聚力少捕慎诉慎押,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做法被评为全省“政法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

    创新开展“五个一”服务,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两级院检察长带队深入民营企业为企业发展开展法治体检,摸清企业涉法风险隐患和法律服务的重难点;对涉企案件中发现的企业发展问题发出检察建议,提供检察智慧;编写发放《服务企业发展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及《民营企业法律风险警示录》,为企业生产经营划出法律红线;在企业园区设立“服务民营企业联络室”,坚持在一线提供检察服务;畅通12309检察服务中心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为受理企业投诉、办理涉企案件、处理企业维权保障法律服务队伍,先后为枣庄市18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同时召开“开门纳谏” 座谈会 40 多次,听取企业需求,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来自检察机关的法治温暖,助推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检察加速度”。

    褚毅  莫海静  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