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要闻

拨开地膜才能找到土地?

节水农业深陷“白色困局”

2013-06-14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农民孙传文在捡拾残膜。(江文耀 摄)
  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残留的地膜对我国西北地区农田的污染在加剧、蔓延。
在“垃圾堆”上种地
  肖付林是新疆玛纳斯县农民,30年前,正是使用了白色塑料薄膜,让他家40多亩棉田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而如今,埋在地下的残膜已经逼得他不得不在满是残膜的土地里种庄稼。在他家刚刚犁过的地里,半月谈记者随手捧起一抔土,夹带出的残膜就有4块。目前我国每年地膜投入量约为120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严昌荣说,农田地膜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当地农田平均每亩地膜的残留量达到17公斤。“这已经是在垃圾堆上种庄稼了!”自治区农业厅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站长秦晓辉说。
更多危害尚未显露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地不少地方,残膜堵塞沟渠,影响农田排灌;一些残膜甚至混入秸秆、牧草,毒死误食的牛羊……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逐年累积,污染只会越来越重。”严昌荣说,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作物减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播种时种子点到残膜上无法扎根,作物的出苗成活率和产量都受到极大影响。
  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新疆著名农田水利专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农作物减产,但残膜会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还无法预判。”
       据《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