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区域·活力临沂 C1

“独臂”医生潘峰勋

  • 日期:20141110
  • 作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记者 张义国

  从医40年来,他深得中医传统接骨疗法精髓,独立研创接骨妙药,救助了数十万名骨伤骨病患者,把患者的疼痛度降至最低。他扶危救贫,热心救灾、教育、道路等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然而,就在今年5月份,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上,受高强度射线影响,他的手指及胳膊严重癌变,左手臂从肩膀开始,全部切除。术后第7天,他就重返门诊看病。他就是沂南县攀峰骨科医院院长潘峰勋。攀登骨科医学高峰潘峰勋是临沂市沂南县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受“文革”冲击,1972年医专毕业后回村务农三年。提起当年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他说,那时候的农民只要患上稍重一点的疾病,无异于等死。当时他不止一次亲眼目睹患病的农民因为无处看病、看不起病,只能痛苦地挨着、熬着。从那时起,服务农村、钻研医学的念头便在潘峰勋的心里萌了芽,生了根。1975年,在乡亲们的举荐下,他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原有的医学功底加上一年多的系统学习,学成回乡后的“小潘医生”已经能够帮助乡亲们治疗大部分病症。为了能够帮助更多患者,潘峰勋拜师于当地老中医刘成美的门下,经过3年的勤学苦练,1979年之后,潘峰勋不仅成功创办了改革开放之后当地较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且他的中医整骨技术已经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活到老,学到老,不光是为了求知,也是为了适应患者病情变化的需要,更是一名合格医生应有的工作态度,”潘峰勋说,“作为医生,我的职责不仅是治好病人,让他们恢复健康,而且还要减轻治疗过程给他们身体带来的伤痛。”从1983年到2009年,潘峰勋利用业余时间完善和提升医术,16年间,他走遍了全国的知名骨科医院,访遍了各大医院的知名骨科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琢磨,他掌握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病的系统方法,他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的名气已经非常响亮。1987年,潘峰勋倾其多年来节衣缩食省下的资金创办了沂南县中医骨科医院——攀峰骨科医院。漫漫行医路

    潘峰勋的赤脚医生生涯开始于那个中国农村医疗环境最荒芜的年月。和其他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一样,潘峰勋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实践着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为沂南农民提供着最基础的医疗服务。1983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凛冽的山风嗖嗖刮着,为百姓看了一天病的潘峰勋正想喝一碗热粥,这时有村民推门而入。“得了,今晚的热粥是喝不上了。”果然不出他所料,3名急性骨折病人托人请他去救治。潘峰勋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准备出门。门才被拉开一条小缝,纷纷扬扬的雪花便伴着呼啸的寒风急急地直往屋子里窜。妻子心疼地说:“这么大的雪怎么去,你是要玩命吗?”潘峰勋眉头一锁,瞪了妻子一眼:“没有路摸索着也得去!我不去,难道让那3条命等着见阎王不成?”说完一个箭步冲进了雪中。当时下了一天的大雪已经没过他的膝盖,把原本就坑坑洼洼的路封锁得更加难走。艰难地跋涉了个把钟头,潘峰勋才抵达县劳动局附近,骨伤病人声声痛苦的嚎叫隐隐约约传入耳中。猜想此地离第一个患者住处已经不远,他开始用力揉搓被冻僵的双手,以尽快恢复双手的灵敏,缩短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大约用了半个小时,他便成功为患者接上了被摔断的骨头。背起药箱,当他从第一个患者家中出门时天已经全部黑了,而另外两个患者家都在城西20里外的村庄。此时被漫天大雪覆盖的大地,已经完全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沟渠。虽然一路上走得小心,他还是几次跌落五六米深的雪坑。

    “哪怕就在这里睡上一晚也好,真的是不想动弹了。”潘峰勋喃喃自语。信中说一户人家的妇人腰部断裂连翻身都很困难,而另一个患者脖子扭伤后已经无法活动头部。对于骨伤患者来说,多一分钟的等待,就多一层撕心裂肺的疼痛。想到这些,潘峰勋再也顾不得全身的疲惫和脚下的路滑,手脚并用、连走带爬又往前赶路了……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老潘赶到了患者家中,熟练地接骨、包扎、开药方。当所有的手术治疗全部结束的时候,老潘长长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回家睡个舒服觉了。”残缺的手臂对于任何职业的人群,双手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当我们第一次看清并握住潘峰勋的手时,那种感觉简直难以言表——红肿、皴裂、溃烂、变形,不知道这样一双手如何灵活地操纵手术工具,如何给病人手术。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长期接触X 光,皮肤容易溃烂甚至癌变。为了保证骨伤骨病患者达到最佳整骨位置,潘峰勋坚持不用防护手套,徒手在X光下为患者整骨。从27年前第一次接触X 光机器,多年来无数台手术,他的双手和牙齿已经被X 光严重损伤。他的手指已经被灼伤至溃烂,变得疮疤累累,左手的几个手指伤口虽然经过多次手术植皮,但由于长期化脓,已经无法愈合,一口整齐的牙齿也在X 光线的长期照射下脱落了一半。然而就是这双被X 光严重灼伤的手,却书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看看您的手,再这么干下去就真的要废掉了,交给别的医生去干吧,从你的年龄和你的身体来看,您该退休了。” 看着潘峰勋那双多次被X 光灼伤、扭曲变形的手,同伴忍不住劝道。“不行啊,病人需要我。”潘峰勋一本正经地说。“自己的手伤得这么严重,难道你就感觉不到疼吗?”“疼?可病人在那儿等着呢,我不能把病人放在那不管。再说真正手术的时候就顾不上疼了。”“那你打算干到什么时候呢?”记者追问了一句。他微微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我不知道我的手还能坚持几年,但只要手还管用,我就得做手术,就得给病人看病……干到动弹不了的时候就是我工作的尽头。”

    今年5月份,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受射线影响,潘峰勋的手指及左手手臂已经严重癌变,被迫截肢。而手术后的第7天,他就重返门诊。帮助别人成全自己“他不光是一名称职的医生,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慈善家。我们村里的公路是他资助修建的;二中的学生每年都会收到他的捐款;经常有看不起病的患者来到医院,他不光把病给人看好了,而且分文不收。他是一个好人。”这是沂南县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话。在沂南,自从攀峰骨科医院创建以来,每天骨伤病患者人满为患。而来到医院的,很多是无钱看病的外地患者。在这里,他们和其他患者一样得到了潘峰勋的同等治疗和关切,他们不用担心支付不起医药费用而被扫地出门。医院的护士说,经济条件可以的患者,医院按照当地最低诊疗标准收取费用,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医院就减少甚至免费给他们治疗。“用最少的费用给病人治好病,才是一家医院和一个医生的真本事。”这是潘峰勋常挂在嘴边的话。潘峰勋经常说,他是乡村医生出身,他非常清楚那些农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困窘,但不管是一个普通农民还是一名政府高官,谁得了疾病都该得到同等治疗。慈善与奉献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维持医院运营,潘峰勋开发了农业园,建起了加油站,办起了加工厂,将自己在这些企业赚来的钱,投入到医院进一步的建设中,从而使医院在没花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完成了大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对此,他无怨无悔,他说:“如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一个医生、一个民营医院院长,就应当为百姓解难,为国家分忧。”潘峰勋不仅为2008年汶川地震组织医院积极捐款捐物,还在玉树地震时亲赴灾区开展救援行动。2010年4月14日,当地处沂蒙山区的潘峰勋看到电视上播出的青海玉树震后灾区的悲惨画面时,他再也坐不住了,经过两天的准备,组织了一个包括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在内的5人组成的医疗救援小分队,运载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驱车3000多公里直奔青海玉树灾区。一路上,他们饿了就啃几口咸菜煎饼,渴了就喝一口自带的矿泉水,累了就蜷缩在救护车狭窄的空间里休息,救援队“歇人不歇车”,马不停蹄地赶路,一切只为能够尽早赶到灾区。医疗救援小分队赶到玉树县城后,赶紧拿出随车携带的药品分发给急需的灾民。随后,救援小分队将药品和器械通过民政部门转交到了玉树县人民医院。“虽然我们是一家民营医院,但我们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平凡,只是希望我们的药品能减轻灾区人民的痛苦。”潘峰勋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些年来,潘峰勋一直减收或免收贫困农民医疗费用,多次为农村修路、建学校等,并连续多年资助品学兼优的农村娃继续学业。据不完全统计,自创办沂南县整骨医院至今,潘峰勋捐赠的钱物超过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