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要闻 A2

“近水”解“近渴”

——小农水建设的山东模式

  • 日期:20100616
  • 作者:通讯员 杨学良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本报通讯员 杨学良

    一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攻坚战,正在全省21个县如火如荼展开。

    安丘市官庄镇,一处拦河水库的下游,十几台大型挖掘机正紧锣密鼓地取土挖沟,工人们扛着长长的输水管来回忙碌。路旁的一块大型喷绘上,“官庄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划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笔者沿路向前走了约 1 公里,路旁一个阀门正向两侧哗哗喷水。安丘官庄镇书记刘超介绍,水是从上游水库引过来的,像这样的出水口每隔 50米就有一个,附近7 个村庄近万亩耕地都可受益。在没这些水利设施时,大旱之年,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水库里的水干着急,近水却解不了近渴。

    “这次国家一下子给我们拨款 1700 多万。通过修建沟渠,随时从水库引水,彻底解决了全镇农民的农业用水问题。以后不管老天是不是帮忙,这一带庄稼高产稳产是跑不了了!”刘超说。

    在全省各地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场,机器隆隆,热火朝天,如“大禹治水”景象重现。

    “水是制约农业的瓶颈,而要兴水,资金是原动力。”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李海军说,必须把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资金整合起来,围绕规划集中投入,形成政策、资金合力。

    为此,各级财政部门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加大对农田水利投入的重要契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据统计,我省21 个重点县3年规划总投资22.26 亿元,平均每县1.06亿元。

    我省把重点县建设作为支农资金整合的新平台,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复垦、 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加强与粮食高产创建等重大项目衔接,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

    省财政厅副厅长文新三介绍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现了小农水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

    “近些年,一些地方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缺乏积极性、 主动性,仅满足于国家给钱就干,给多少,干多少。”文新三介绍说,“ 我们必须从制度设计入手,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和支持想干事、 能干事、干成事的县率先开展重点县建设。”为此,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创造性地制定了多项管理办法。

    实施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对重点县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确定”的动态化管理。考评结果好的,增加补助资金;排名靠后的,减少补助额度或暂停项目县资格;对不合格的,直接取消资格,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21个重点县与省里签订了建设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和奖惩措施等,建立了“按制度花钱、办事,用制度管人、管物;靠机制规范人、 激励人、调动人”的机制。

    在这些制度的激励下,一些地方把省里的方案创造性地进行了细化。 安丘财政局局长贺成波介绍,为从资金上保证项目按时进行,足额配套、及时划拨、专款专用,安丘对自筹资金纳入统一管理,专户储存,采取了多项措施严防资金挪用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