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县域 A10

垦利:生态理念根植“最年轻土地”

  • 日期:20100527
  • 作者:记者 魏 东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编者按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我省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纳入《规划》的19个县(市、区)经过多年开发与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已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基础,具有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条件,也面临重大挑战。

    为反映县(市、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营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良好舆论环境,本报驻市记者深入部分县(市、区),到开发建设一线实地探访,与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基层群众对话交流,采写了一组报道,今日起在《黄三角开发·驻市记者看县区》栏目刊出,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魏  东

    “黄河从这里入海,油田在这里诞生,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这是垦利人对外介绍自己的口头禅。的确,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滔滔黄河携泥带沙还在不断淤造着她,每年都有上万亩处女地在这里诞生;这又是一片充满神奇与活力的土地,20万新时代的创业者正乘着黄河三角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不断探索实践。初夏时节,记者来这里采访,处处都能感受到开发的热浪。

    建设五区对接《规划》

    “垦利县地处黄河入海处,位于东营版图的最中间,垦利人把自己定位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最前沿。东营市根据国家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四区一城’(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水城)五个重点突破区块,有两个半在垦利县。”在垦利县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办公室,主任李会强介绍起相关情况,充满了激情。

    李会强告诉记者:“为了对接融入《规划》,垦利县突出特色,确定以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口现代渔业区、黄河口新型工业区、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和黄河水城北城区作为突破口。从去年底开始,五区建设全面铺开,今年 4月初,又有总投资100.6 亿元的 35 个重点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近日,县委县政府对全县 55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行督查,完成投资都在20% 以上,进展顺利!”

    其实,黄河三角洲开发在东营已经提出了 20多年,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开发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特点?记者刚一提出这个问题,李会强快人快语:“除了起点高、规模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生态高效,走的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之路!”李会强提议:“说不如看,我们还是到现场转转吧!”

    水产养殖全程不投饵料

    出垦利县城东行十多公里,穿过革命老区永安镇,再往东就是连片50多万亩的滨海滩涂了,这里是东营市规划建设中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

    去年 10月,胡锦涛总书记来东营时,曾到这里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半年过去了,这里又有了新变化。站在大唐风电高高耸立的大风车下放眼北望,数十辆挖掘机俯仰挥臂,大型运土车往来穿梭。路后起是这个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他向记者介绍,正在紧张施工的,是示范区的综合服务区。谈起这里的建设规模,路后起伸手一挥:“总共 30 万亩,近处这 20 万亩主要养殖海参、贝类;西面还有10万亩,主要养殖黄河口大闸蟹。”

    来到一个池塘边,我们拾级而下,路后起介绍说:“去年,胡总书记来视察示范区,就是在这里驻足。这个池塘占地100 亩,水面 80 亩,去年 5月份投放了每斤3000 头的海参苗,现在已经长到每斤30 头,一年长了近100倍。”像这样高标准的养殖池,目前已经建成6万亩。

    之所以称之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主要体现在生态养殖、循环利用上——海水引进沉淀后,先养海参,然后引入西部的贝类虾蟹养殖区,再用于繁殖卤虫,卤度升高后,就提取溴素,最后晒盐,把海水吃干榨净,全程不投放饵料,不产生污染。

    路后起继而介绍说:“我们走的是综合开发之路,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以科技作支撑,在搞好水产养殖的同时,合理开发风电、地热等清洁能源。计划用3到5年时间,把这个地方建设成集养殖、加工、商贸、科研、观光、旅游、居住于一体,有特色、有魅力的现代滨海小城。”

    一头牛最高可卖到十几万元

    告别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我们驱车来到黄河口万头肉牛繁育示范基地建设现场。

    曾经担任过县畜牧局长的李会强参与过这个项目的研究和立项。他告诉记者,去年省里将建设生态高效畜牧区列入开发规划,得知这个消息,垦利依托黄河农场和万得福集团,抢占了先机。该项目总投资 3.7 亿元,可存栏肉牛1 万头,年出栏肉牛3万头。

    在现场我们看到,7 个长百余米、宽 20 米的青贮饲料池,4栋140多米长的高标准牛舍已经拔地而起。随后还要配套建设1万吨有机肥、沼气发电、污水处理厂、饲料加工厂等设施。项目负责人李承润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示意图:饲草种植和秸秆利用——饲料加工储藏——良种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和沼气发电——有机肥和沼渣返田,整个流程实现了无污染、无公害和多次增值,可以带动全县甚至周边地区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记者得知,现在万得福集团已经保育了数百头优质肉牛种源,建成了年屠宰3万头肉牛的现代化生产线,有优质肉牛和先进屠宰加工技术作保证,一头牛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

    炭黑项目用上尾气燃烧技术

    循环利用、生态高效,不仅体现在农牧渔业项目上,这个县发展工业经济同样注重遵循这一原则。用县委书记田治颖的话说就是“从产业布局、项目配套、技术规范等方面要求引导,实现上下游产业配套,降低排放和污染,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进而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正在紧张建设中的万达工业园。

    万达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吕英胜给我们细数起了已经开工的项目:“一个是总投资 18亿元的年产1000 公里海底电缆,一个是总投资 30 亿元年产3000 万套半钢子午胎,还有投资 12 亿元的年产150万套全钢子午胎和总投资10亿元年产 20万吨的炭黑项目,以及投资5亿元的年产 800公里超高压电缆项目。这些项目我们都特别注重了技术配套、环保节能和循环利用。”

    在紧张施工的炭黑项目工地,我们见到了项目负责人韩成功,他介绍:“这是为轮胎配套的项目,自动化程度全国领先,而且是典型的循环和低碳项目。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高温高速炭黑反应技术,通过湿法造粒,高效收集,生产中产生的尾气再进入锅炉燃烧,每小时又能生产 70吨蒸汽,实现了循环利用,可节省大量原煤。”

    “循环利用、生态高效、环境友好”,此言不虚。在垦利县采访,从工厂到田间,这样的项目比比皆是。更为可喜的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新时期的黄河三角洲开发给这片年轻土地带来了机遇,同时,这里的干部群众也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诠释和丰富着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内涵,书写着新的篇章!

  ■链接

  高效生态经济内涵

    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促进经济体系高效运转和高度开放,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摘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