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乳山市

借助人才力量推动牡蛎产业提速发展

2022-10-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晓鹏 吕慎豪
  
  近年来,乳山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深耕高端人才引育,做大做强牡蛎产业。
健全工作机制
  出台全国首个县级《乳山牡蛎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重点围绕龙头培育、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扶持,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220余万元。抽调全市熟悉牡蛎产业的干部,组建牡蛎产业工作专班,实施“企业吹哨、专班报到”工作机制,通过部门联动、政企协同,做好牡蛎产业保障服务。整合120余家牡蛎产业相关企业,成立乳山市牡蛎协会,做好牡蛎品牌打造、行业标准制定等工作,打造全国首个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制定国内牡蛎行业首部产品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乳山牡蛎》。
搭建聚才平台
  规划建设牡蛎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企业孵化、技术研发等五大功能区域,吸引创星孵化中心、灯塔水母牡蛎深加工等10余家创新创业企业入驻。举办“中国牡蛎国际高峰论坛”“海洋牧场大数据与物联网论坛”“国际牡蛎研讨会乳山分会场”等活动,引进专家学者12人、高层次人才40人,与国内外海洋人才200余人洽谈合作。举办“创新动能·创赢乳山”创业大赛,开设牡蛎产业专题分会场,吸引120名创新创业人才现场洽谈,组织8个牡蛎产业相关项目实地考察对接。
推动成果转化
  成立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和华信海洋生物研究院,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大学等15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品种培育、养殖模式优化等方面课题实验,成功选育“海大1号”、三倍体等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并研发冻干牡蛎、牡蛎精华素、牡蛎肽等45个系列、127种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截至2021年底,乳山牡蛎养殖水域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50万吨,产值50亿元,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乳山市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
  
  □王晓鹏 吕慎豪
  
  近年来,乳山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深耕高端人才引育,做大做强牡蛎产业。
健全工作机制
  出台全国首个县级《乳山牡蛎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重点围绕龙头培育、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扶持,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220余万元。抽调全市熟悉牡蛎产业的干部,组建牡蛎产业工作专班,实施“企业吹哨、专班报到”工作机制,通过部门联动、政企协同,做好牡蛎产业保障服务。整合120余家牡蛎产业相关企业,成立乳山市牡蛎协会,做好牡蛎品牌打造、行业标准制定等工作,打造全国首个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制定国内牡蛎行业首部产品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乳山牡蛎》。
搭建聚才平台
  规划建设牡蛎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企业孵化、技术研发等五大功能区域,吸引创星孵化中心、灯塔水母牡蛎深加工等10余家创新创业企业入驻。举办“中国牡蛎国际高峰论坛”“海洋牧场大数据与物联网论坛”“国际牡蛎研讨会乳山分会场”等活动,引进专家学者12人、高层次人才40人,与国内外海洋人才200余人洽谈合作。举办“创新动能·创赢乳山”创业大赛,开设牡蛎产业专题分会场,吸引120名创新创业人才现场洽谈,组织8个牡蛎产业相关项目实地考察对接。
推动成果转化
  成立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和华信海洋生物研究院,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大学等15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品种培育、养殖模式优化等方面课题实验,成功选育“海大1号”、三倍体等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并研发冻干牡蛎、牡蛎精华素、牡蛎肽等45个系列、127种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截至2021年底,乳山牡蛎养殖水域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50万吨,产值50亿元,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乳山市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