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潍坊市妇联

打造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2022-10-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落实全国及省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要求,不断加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助力家长成长,护航儿童发展,今年以来,潍坊市妇联主动作为,联动部门,创新“村村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工程建设,打造出一支整体素质过硬、指导科学、服务满意的基层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最后一公里”。
  创新培养模式,基层妇联主席成导师。按照“1+1+N”培养模式,即1名村(社区)妇联主席(含儿童主任、乡村“复兴少年宫”负责人),1名退休或在职教师,N名志愿者,组建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通过“线上普及培训+线下示范培训”方式,分批对全市7000多名妇联主席(儿童主任和乡村“复兴少年宫”负责人)进行家庭教育培训。目前2598名村妇联主席已参加培训,通过率95%以上,年底将完成全部普训工作。
  创新课程体系,内容紧贴家教需求。潍坊市妇联依托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的师资力量,共同研发“村村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工程培训课程。内容集基础理论、实操课程于一体,邀请宗春山、刘晓丽、王丽萍等全国和省市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进行线上授课。共包含《家从何来》《儿童观的发展和演变》《关系就是教育》等34节家庭教育及法律普及课程,内容涉及家庭沟通、亲子关系、婚恋观念、《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等广大家庭有实际需求的相关领域。通过系统培训,帮助基层妇联主席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家长赋能。
  创新阵地建设,家教服务惠泽百姓。成立全省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员之家”,对优秀家教指导员开展家庭教育沉浸式提升培训;全市16处“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实践基地”,重点面向基层社区、“四新”领域、大型企业、公益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3处“小风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针对特殊未成年人和家庭开展指导服务;利用网上家长学校、村(社区)家教服务站点、妇女微家等,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讲家风”巡讲、“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宣讲、优秀家庭领读、家庭文明创建事迹展播等活动。近年来,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6200余场次,发布家庭教育普及课程5000余个,宣树各级各类家庭典型15000余户,惠及300余万家庭,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贡献了“家力量”。           (丁琳)
  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落实全国及省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要求,不断加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助力家长成长,护航儿童发展,今年以来,潍坊市妇联主动作为,联动部门,创新“村村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工程建设,打造出一支整体素质过硬、指导科学、服务满意的基层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最后一公里”。
  创新培养模式,基层妇联主席成导师。按照“1+1+N”培养模式,即1名村(社区)妇联主席(含儿童主任、乡村“复兴少年宫”负责人),1名退休或在职教师,N名志愿者,组建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通过“线上普及培训+线下示范培训”方式,分批对全市7000多名妇联主席(儿童主任和乡村“复兴少年宫”负责人)进行家庭教育培训。目前2598名村妇联主席已参加培训,通过率95%以上,年底将完成全部普训工作。
  创新课程体系,内容紧贴家教需求。潍坊市妇联依托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的师资力量,共同研发“村村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工程培训课程。内容集基础理论、实操课程于一体,邀请宗春山、刘晓丽、王丽萍等全国和省市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进行线上授课。共包含《家从何来》《儿童观的发展和演变》《关系就是教育》等34节家庭教育及法律普及课程,内容涉及家庭沟通、亲子关系、婚恋观念、《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等广大家庭有实际需求的相关领域。通过系统培训,帮助基层妇联主席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家长赋能。
  创新阵地建设,家教服务惠泽百姓。成立全省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员之家”,对优秀家教指导员开展家庭教育沉浸式提升培训;全市16处“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实践基地”,重点面向基层社区、“四新”领域、大型企业、公益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3处“小风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针对特殊未成年人和家庭开展指导服务;利用网上家长学校、村(社区)家教服务站点、妇女微家等,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讲家风”巡讲、“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宣讲、优秀家庭领读、家庭文明创建事迹展播等活动。近年来,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6200余场次,发布家庭教育普及课程5000余个,宣树各级各类家庭典型15000余户,惠及300余万家庭,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贡献了“家力量”。           (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