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

慈善文化在青春校园中熠熠生辉

2021-12-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董艳
  
  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寒冬时节的校园里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醒目标语下,山东工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天使之家”社团在同时招募“奇山街道社区学院”“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和“大犇公益—关爱自闭症儿童”3个项目的青年志愿者。在人头攒动的咨询台前,3位指导老师应接不暇。
  这只是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一个缩影。2018年,山东工商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财富管理的学科特色和财商教育的办学特色,成立了公益慈善学院,开始深耕公益慈善领域的高等教育。学校党委书记白光昭认为:立德树人不仅是课堂之内的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文化的沁润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他面向全校学生提出了“必要的历史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四项素质提升的要求,并鼓励公益慈善学院的师生研习中华传统慈善文化,让中华慈善文化在财商教育中发挥底蕴滋养作用。
  讲故事让慈善文化获得情感认同
  “《公益慈善文化概论》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謇的故事,我认为为国为民创造财富才有意义。”慈善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张成浩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在集体备课会上,公益慈善学院院长于秀琴向老师们提出要求:“讲好慈善文化,最深入人心的方法就是讲好慈善故事。要讲清楚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还要讲明白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现代慈善事业的民生意义和社会意义。”她打造的全院观摩课《党史中的慈善史》,生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这节课不仅成为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个热门项目,而且被带到了山东省民政系统“中华慈善日”的直播讲坛。
  作比较让慈善文化获得差异认同
  “西方的慈善文化和中国的慈善文化形成机制是不一样的,我们有责任启发学生探寻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差异研究思考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道路。”公益慈善学院副院长王鑫秉持这样的工作理念,开始组织教师团队编译编写专业教材及案例库。《公益慈善项目管理及能力开发》《烟台近代慈善史》《山东省慈善发展研究报告1978—2020》在3年间陆续编辑出版。公益慈善教研室的老师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团队设计的自媒体作品“慈善小百科”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指导的49项大学生公益慈善项目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师生合作的“中华慈善文化讲堂”先后在烟台市各地的“社区学院”开讲……。
  搞创新让慈善文化获得目标认同
  2019年底,公益慈善学院挂牌成立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开创了国内高校智库围绕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发展研究的先河。历时两年,研究院现已形成“慈善管理+财富管理”“慈善管理+乡村治理”“慈善管理+社会治理”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第三次分配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常亮说:“我们立足烟台,在树立慈善楷模、培育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时也组织老师和学生在烟台的解甲庄街道、牟平区龙泉镇开展调研、编制规划,希望将其打造成集观光、旅游、教育为一体的慈善文化实践基地,建设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样板,以此将慈善文化传承下来并创新发展。”
  天道酬勤,终结硕果。2021年,学校获批MPA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慈善管理”本科专业,公共管理学科进入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校长杨同毅说:“这些只是激励我们前进的阶段性成果,将中华慈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独具特色的慈善文化教育,促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新发展,才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
  □董艳
  
  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寒冬时节的校园里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醒目标语下,山东工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天使之家”社团在同时招募“奇山街道社区学院”“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和“大犇公益—关爱自闭症儿童”3个项目的青年志愿者。在人头攒动的咨询台前,3位指导老师应接不暇。
  这只是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一个缩影。2018年,山东工商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财富管理的学科特色和财商教育的办学特色,成立了公益慈善学院,开始深耕公益慈善领域的高等教育。学校党委书记白光昭认为:立德树人不仅是课堂之内的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文化的沁润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他面向全校学生提出了“必要的历史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四项素质提升的要求,并鼓励公益慈善学院的师生研习中华传统慈善文化,让中华慈善文化在财商教育中发挥底蕴滋养作用。
  讲故事让慈善文化获得情感认同
  “《公益慈善文化概论》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謇的故事,我认为为国为民创造财富才有意义。”慈善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张成浩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在集体备课会上,公益慈善学院院长于秀琴向老师们提出要求:“讲好慈善文化,最深入人心的方法就是讲好慈善故事。要讲清楚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还要讲明白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现代慈善事业的民生意义和社会意义。”她打造的全院观摩课《党史中的慈善史》,生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这节课不仅成为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个热门项目,而且被带到了山东省民政系统“中华慈善日”的直播讲坛。
  作比较让慈善文化获得差异认同
  “西方的慈善文化和中国的慈善文化形成机制是不一样的,我们有责任启发学生探寻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差异研究思考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道路。”公益慈善学院副院长王鑫秉持这样的工作理念,开始组织教师团队编译编写专业教材及案例库。《公益慈善项目管理及能力开发》《烟台近代慈善史》《山东省慈善发展研究报告1978—2020》在3年间陆续编辑出版。公益慈善教研室的老师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团队设计的自媒体作品“慈善小百科”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指导的49项大学生公益慈善项目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师生合作的“中华慈善文化讲堂”先后在烟台市各地的“社区学院”开讲……。
  搞创新让慈善文化获得目标认同
  2019年底,公益慈善学院挂牌成立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开创了国内高校智库围绕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发展研究的先河。历时两年,研究院现已形成“慈善管理+财富管理”“慈善管理+乡村治理”“慈善管理+社会治理”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第三次分配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常亮说:“我们立足烟台,在树立慈善楷模、培育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时也组织老师和学生在烟台的解甲庄街道、牟平区龙泉镇开展调研、编制规划,希望将其打造成集观光、旅游、教育为一体的慈善文化实践基地,建设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样板,以此将慈善文化传承下来并创新发展。”
  天道酬勤,终结硕果。2021年,学校获批MPA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慈善管理”本科专业,公共管理学科进入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校长杨同毅说:“这些只是激励我们前进的阶段性成果,将中华慈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独具特色的慈善文化教育,促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新发展,才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