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赋能: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实践解读

2021-11-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姜春燕
  
  在师范类院校中,音乐与舞蹈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并重的专业技能。其中技能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特别是能否更好地站立在讲台上的最好的检验。在近30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于1992年创办“学生技能比赛”、1997年创办“青年教师专业汇报”。在坚持了29年的学生技能比赛和24年的青年教师专业汇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赛事内容、改革汇报形式、反哺课堂教学,逐渐总结出卓有成效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竞赛赋能的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
  不忘初心领航向 推进高效能管理新机制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制度支持。这种高效能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学院音乐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有效推动了专业发展。历经近30年的“学生技能比赛”和“青年教师专业汇报”,已经成为音乐与舞蹈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最亮丽的名片,更是学院引以为豪的“传家宝”。听课制度,督导组或资深教师随机对新入职或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其后及时反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指导;教研活动,每月开展针对教学共性问题的探讨,定期邀请知名学者、技能类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和音乐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派教师外出学习100余场,提高教师的学术自觉和学术水平;外出研修,是基层教师学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秉承重实避虚、重稳避燥、重效避空的原则,强调最终的学以致用。研修不仅针对科研,也给教师提供了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实践平台,并将之融入今后的工作中。为鼓励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实践活动,学院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几十年如一日进行全方位专业辅导和实战演练,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山东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山东师范大学,充分说明了音乐舞蹈学科在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为积极推进美育教学与实践,为音乐学院学生提供了更多教育实习和艺术实践的机会,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和发展契机,同时也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课堂教学水平。随着时代发展,按照教育部对音乐与舞蹈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将不断改革与完善赛制,带动高师院校音乐与舞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高师音乐与舞蹈人才的综合能力。
  凝心聚力共奋进 实现高质量产出新突破
  通过国内外众多赛事的历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增强学生专业基本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审美感知能力,更好地契合了当下高等教育的需求,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除专业获奖外,近年来,学生考研率每届近40%;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铜奖1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参加了G20峰会文艺演出、两次央视中国民歌大会、4次央视联欢晚会、“伟大征程”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七次教育部“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8次孔子学院春晚巡演等校外活动。此外,还有“雨后天台”话剧社、“华龄犹韵”社区音乐服务机构、“音乐文化课堂进乡村”、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等校内活动。这些校内外艺术实践载体都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路径,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赛教相长的同时,也催生了科研成果的产出。近年来,学院成功申报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立项6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600余万元;在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编)著及教材70余本;获特等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2项。
  砥砺前行踏新程 开启高水平发展新篇章
  学院自开展学生技能和青年教师专业汇报制度以来,深切感受到每一届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更是不断提升,学生间形成了明德至善、勤学躬行的优良学风,教师间秉承了厚德敬业、博学笃行的稳定教风,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的良好互动中自觉地成长,无论是学生、教师的成长还是学院的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连续8届获山东省师生基本功比赛(展示)团体一等奖,先后9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学生基本功比赛连斩大奖;教师代表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全国首届基本功比赛和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屡获大奖。获得包括第二十一届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男声部第一名、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亚军、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组金奖等高层次奖项500余项。在实践教学中,学院通过“教、演、创、学、研”的教学形式,让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与音乐舞蹈深度融合,使红色基因浸润心灵。2009年排演的歌剧《党的女儿》先后在省内巡演20余场,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2015年原创歌剧《流亡曲》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上场,填补了中国当代音乐史学的空白。学院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共同创编的舞剧《兰》获得山东省优秀对外文化交流项目。
  2010年、2019年音乐学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舞蹈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与舞蹈学入选本学科唯一的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培育学科,2021年获批山东省首个(唯一)音乐与舞蹈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近30年的实践证明,音乐学院成功的育人理念得益于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竞赛赋能的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这种成功人才培养范式以创新的模式、特色的内容、深入的研究、鲜活的演绎等方式予以呈现;这种成功的人才培养范式是学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探索出的以德树人、以美育人的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这种成功的人才培养范式是系统的、成熟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风雨岁月忆征程,拂去荣华逐梦行。我们将继续举全院之力,始终将实践教学置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践行和完善这种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美育为本的高水平音乐与舞蹈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期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音乐学院团委书记)
  □姜春燕
  
  在师范类院校中,音乐与舞蹈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并重的专业技能。其中技能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特别是能否更好地站立在讲台上的最好的检验。在近30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于1992年创办“学生技能比赛”、1997年创办“青年教师专业汇报”。在坚持了29年的学生技能比赛和24年的青年教师专业汇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赛事内容、改革汇报形式、反哺课堂教学,逐渐总结出卓有成效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竞赛赋能的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
  不忘初心领航向 推进高效能管理新机制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制度支持。这种高效能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学院音乐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有效推动了专业发展。历经近30年的“学生技能比赛”和“青年教师专业汇报”,已经成为音乐与舞蹈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最亮丽的名片,更是学院引以为豪的“传家宝”。听课制度,督导组或资深教师随机对新入职或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其后及时反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指导;教研活动,每月开展针对教学共性问题的探讨,定期邀请知名学者、技能类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和音乐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派教师外出学习100余场,提高教师的学术自觉和学术水平;外出研修,是基层教师学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秉承重实避虚、重稳避燥、重效避空的原则,强调最终的学以致用。研修不仅针对科研,也给教师提供了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实践平台,并将之融入今后的工作中。为鼓励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实践活动,学院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几十年如一日进行全方位专业辅导和实战演练,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山东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山东师范大学,充分说明了音乐舞蹈学科在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为积极推进美育教学与实践,为音乐学院学生提供了更多教育实习和艺术实践的机会,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和发展契机,同时也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课堂教学水平。随着时代发展,按照教育部对音乐与舞蹈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将不断改革与完善赛制,带动高师院校音乐与舞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高师音乐与舞蹈人才的综合能力。
  凝心聚力共奋进 实现高质量产出新突破
  通过国内外众多赛事的历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增强学生专业基本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审美感知能力,更好地契合了当下高等教育的需求,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除专业获奖外,近年来,学生考研率每届近40%;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铜奖1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参加了G20峰会文艺演出、两次央视中国民歌大会、4次央视联欢晚会、“伟大征程”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七次教育部“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8次孔子学院春晚巡演等校外活动。此外,还有“雨后天台”话剧社、“华龄犹韵”社区音乐服务机构、“音乐文化课堂进乡村”、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等校内活动。这些校内外艺术实践载体都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路径,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赛教相长的同时,也催生了科研成果的产出。近年来,学院成功申报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立项6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600余万元;在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编)著及教材70余本;获特等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2项。
  砥砺前行踏新程 开启高水平发展新篇章
  学院自开展学生技能和青年教师专业汇报制度以来,深切感受到每一届学生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更是不断提升,学生间形成了明德至善、勤学躬行的优良学风,教师间秉承了厚德敬业、博学笃行的稳定教风,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的良好互动中自觉地成长,无论是学生、教师的成长还是学院的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连续8届获山东省师生基本功比赛(展示)团体一等奖,先后9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学生基本功比赛连斩大奖;教师代表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全国首届基本功比赛和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屡获大奖。获得包括第二十一届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男声部第一名、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亚军、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组金奖等高层次奖项500余项。在实践教学中,学院通过“教、演、创、学、研”的教学形式,让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与音乐舞蹈深度融合,使红色基因浸润心灵。2009年排演的歌剧《党的女儿》先后在省内巡演20余场,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2015年原创歌剧《流亡曲》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上场,填补了中国当代音乐史学的空白。学院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共同创编的舞剧《兰》获得山东省优秀对外文化交流项目。
  2010年、2019年音乐学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舞蹈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与舞蹈学入选本学科唯一的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培育学科,2021年获批山东省首个(唯一)音乐与舞蹈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近30年的实践证明,音乐学院成功的育人理念得益于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竞赛赋能的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这种成功人才培养范式以创新的模式、特色的内容、深入的研究、鲜活的演绎等方式予以呈现;这种成功的人才培养范式是学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探索出的以德树人、以美育人的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这种成功的人才培养范式是系统的、成熟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风雨岁月忆征程,拂去荣华逐梦行。我们将继续举全院之力,始终将实践教学置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践行和完善这种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美育为本的高水平音乐与舞蹈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期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音乐学院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