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四大体系 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2021-11-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陈赞
  
  2019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建设以来,学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坚持先试先行、破立并举,通过构建“四大体系”推动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评价指标为依据 构建学校评价体系
  学院以《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方案(试行)》为依据,认真研究分析评价指标,及时修订了学院考核办法,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周期等方面实现与全省办学质量年度考核的同频共振、协同一致。在部门考核上,设定常规考核指标与增量赋分方案,既体现抓常规工作的质量,也体现抓创新工作的激励。在教师考核上,修订《教师评聘办法》,制订第四轮聘期考核方案,把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反映学院发展重点要求落实在量化指标上。在学生考核上,坚持五育并举,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能力素质为根本 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学院从专业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技能、服务能力等维度切入,根据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责不同,对专业教师分类设岗、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岗位类型不同,业绩考核指标要求不同,构建由教学工作量,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工作量以及综合测评三部分组成的专业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坚持把师德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把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基本要求,把业绩贡献作为评价导向,发挥职称评聘指挥棒作用,把科研、大赛、标志性成果列为评审指标。完善《职称评聘办法》,优化基于教学工作量、考核等级、教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成效、技术水平等业绩贡献量化考评标准和学院发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综合考评体系,对论文等各项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考评分值上限,不以论文数量、荣誉称号、学历作为评聘的门槛条件。
  以全面发展为导向 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锚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实施五育并举,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如“4+1”第二课堂培养体系一揽子制度安排,4个体系即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1个产品即第二课堂成绩单。建立了“专业赛—校赛—省赛—国赛”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设置了2周左右的专业核心项目化实践课,在第4学期安排了8周的专业创新实践课,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学院每年发布《毕业生发展质量报告》,从就业率、就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教学满意度、薪酬水平、职业岗位变迁、就业岗位适应性等多重维度,强化对毕业生职后发展的跟踪评价,把评价结果反馈到人才培养过程,持续、动态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良性机制。
  以发展贡献为要素 构建专业评价体系
  学院坚持分层建设、动态调整,形成纵横联动的专业管理机制。学院按照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培育专业、一般专业进行分层定级,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实施专业建设的立项、计划、建设、验收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制定了《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43个二级指标和特色创新指标,实施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完成专业考核评价。学院遵循“以群建院”思路,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融入青岛市“956”产业新体系,构建了“1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8个院级专业群”的专业群发展架构,形成以住宿餐饮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的专业群建设体系,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带动了学院高质量发展。
  □陈赞
  
  2019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建设以来,学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坚持先试先行、破立并举,通过构建“四大体系”推动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评价指标为依据 构建学校评价体系
  学院以《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方案(试行)》为依据,认真研究分析评价指标,及时修订了学院考核办法,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周期等方面实现与全省办学质量年度考核的同频共振、协同一致。在部门考核上,设定常规考核指标与增量赋分方案,既体现抓常规工作的质量,也体现抓创新工作的激励。在教师考核上,修订《教师评聘办法》,制订第四轮聘期考核方案,把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反映学院发展重点要求落实在量化指标上。在学生考核上,坚持五育并举,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能力素质为根本 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学院从专业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技能、服务能力等维度切入,根据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责不同,对专业教师分类设岗、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岗位类型不同,业绩考核指标要求不同,构建由教学工作量,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工作量以及综合测评三部分组成的专业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坚持把师德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把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基本要求,把业绩贡献作为评价导向,发挥职称评聘指挥棒作用,把科研、大赛、标志性成果列为评审指标。完善《职称评聘办法》,优化基于教学工作量、考核等级、教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成效、技术水平等业绩贡献量化考评标准和学院发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综合考评体系,对论文等各项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考评分值上限,不以论文数量、荣誉称号、学历作为评聘的门槛条件。
  以全面发展为导向 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锚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实施五育并举,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如“4+1”第二课堂培养体系一揽子制度安排,4个体系即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1个产品即第二课堂成绩单。建立了“专业赛—校赛—省赛—国赛”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设置了2周左右的专业核心项目化实践课,在第4学期安排了8周的专业创新实践课,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学院每年发布《毕业生发展质量报告》,从就业率、就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教学满意度、薪酬水平、职业岗位变迁、就业岗位适应性等多重维度,强化对毕业生职后发展的跟踪评价,把评价结果反馈到人才培养过程,持续、动态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良性机制。
  以发展贡献为要素 构建专业评价体系
  学院坚持分层建设、动态调整,形成纵横联动的专业管理机制。学院按照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培育专业、一般专业进行分层定级,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实施专业建设的立项、计划、建设、验收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制定了《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43个二级指标和特色创新指标,实施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完成专业考核评价。学院遵循“以群建院”思路,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融入青岛市“956”产业新体系,构建了“1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8个院级专业群”的专业群发展架构,形成以住宿餐饮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线的专业群建设体系,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带动了学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