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2020-12-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袁书华 朱聪聪
  
  2020年9月8日上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抗疫精神概括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是继“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之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次升华,是中国精神谱系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当前,学习和弘扬抗疫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现实而紧迫课题。
  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抗疫精神既为我们取得抗疫斗争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支撑,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源。高校要珍惜这种资源,把课程教学作为主阵地、主战场,打好主动仗,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三大课程体系之间进行渗透与融合,着重培养大学生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举国同心的爱国情怀、舍生忘死的担当意识、尊重科学的求知精神、命运与共的博大胸怀。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不断与时俱进,将抗疫精神教育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材、融入课堂、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先进性。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加强学理性建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也要结合中国抗疫实际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出抗疫精神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其次,将抗疫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是大学生学习的重心,各类专业课程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要注重包括抗疫精神在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专业课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将抗疫精神教育内容融入专业学习中,结合本专业在抗疫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表现,以专业课程为依托,以抗疫精神为价值引领,将抗疫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融会贯通,通过抗疫精神的学习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推动专业课理论学习与“育人”功能的协同发展。再次,将抗疫精神贯穿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教师在通识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抗疫精神价值内涵,使抗疫精神贯穿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军事教育、创新创业等全方位精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以传统文化类通识教育课程为例,在宣讲传统文化时,可以结合抗疫斗争中的“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等典型事迹,将其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相结合,让学生深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抗疫斗争中所彰显的强大精神动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努力奋斗、献身祖国的热情。
  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不仅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抗疫精神主题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学校的人文景观打造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展板、宣传橱窗、教室长廊、宿舍走廊、餐厅一角等张贴抗疫人物事迹的宣传海报,进行抗疫精神宣传,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抗疫精神的感染和熏陶。第二,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以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如社团文化节、抗疫精神学习日、抗疫精神演讲比赛等,让同学们在多样的校园活动中感受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第三,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覆盖面广、亲和力强和渗透性高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以“学习抗疫楷模,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并将学生撰写的“学习抗疫典型事迹和英雄人物”心得体会刊登在校报或学校官方网站专栏,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第四,学校可以邀请抗疫英雄为学生开讲座、作报告,让大学生深入体会抗疫英雄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将抗疫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青年学子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者,对其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首先,要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融入抗疫精神的内涵,把抗疫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素养。其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坚持把抗疫精神中所蕴涵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公民道德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文化素养和历史使命感。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抗疫精神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强本领、长才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真正使抗疫精神教育收到实效。再次,要在就业价值引领中融入抗疫精神。在就业价值引领中,教师应加强对抗疫英雄模范事迹的宣讲,引导大学生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并将其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导大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袁书华 副教授 朱聪聪 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