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启德培智学校坚持公益、特教两手抓

为残障儿童成长撑起一片天

2020-11-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患有自闭症、脑瘫、智障、唐氏综合征等先天疾病的少年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莒县夏庄镇有这样一所民办学校,在校的学生多为患有这类疾病的少年儿童。在这里,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9年义务教育课程外,还有特殊儿童早期功能恢复训练、心智开发、就业实训等。学校成立13年来,已为2000余名残疾人提供康教服务,数百名残疾儿童得到有效康复。

  □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实习生 王 晨

  11月5日,记者来到莒县启德培智学校进行了采访。
  上午10时,行走在校园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10平米见方的教室和康复室等平房建筑。朗朗的读书声和老师的讲课声不时从教室里传来。
  “叔叔阿姨们好,我已经14岁了”“叔叔您好,握个手吧”“老师,你看我写的作业”……一进教室,孩子们便向记者一行热情打招呼。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不少东西,有基础的英语句子,也有古诗词。
  校长丁天宝向记者介绍:“这是已经开始接受教育的自闭症孩子,现在已经可以与正常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也认识一些字。我们为每一个特殊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培育他们在语言上有发展,生活可自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丁天宝今年41岁,自2002年毕业起投身教育事业至今已有18年。2007年,他凭着自己对特殊教育和公益事业的热爱,创办了日照市第一所培智学校。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已有在校学生411名,教职工66名,设有28个特殊教育班级、22个康复科室,可为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教育服务。
  学校的墙上,挂着一排排牌匾:“国家贫困智障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二级定点康复训练机构”“国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一级定点康复机构”“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孤独症康复训练基地”“莒县孤独症(自闭症)智障儿童定点康复教育中心”“莒县智力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等。作为学校创办人,丁天宝先后被授予“日照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校将康养和教育相结合,同时接受残疾人托养,逐渐发展成为集康复、教育、托养、辅助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培智学校。学校实行的寄宿托管,让“托养一人,解放一家,造福一片”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康复训练室里,一位老师正在带几名脑瘫儿童练习走路。“往前走,自己往前走,没事的……”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在后面把手臂张开,静静地保护。旁边几名刚刚学会独自走路的男孩,扶着器械,来来回回地练习。虽然步伐还有些不稳,但能看得出他们都很努力。
  “任何一点不起眼的进步,都需要老师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上都可能出大问题,所以特教工作要比常规教育付出更多的心血。”丁天宝说。
  在校的残疾学生中,有的经过康复训练已经可以正常行走,有的正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恢复,还有的因为年龄太小、病情过重只能躺在床上。
  学校将无法下床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看护照料,老师们亦是格外用心。“这些只能躺着的孩子,吃的东西主要以流食为主。像苹果,我们就得打成泥才能喂给他们。而且他们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都需要老师的照顾。”丁天宝介绍说。
  没有课的老师,也闲不下来。在办公室里,她们抓紧一切时间,记录孩子们的每日情况,规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这里的每个孩子都配有单独的一本档案册,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月、每个周、每一天的训练情况、学习进度、课时费用等。”在学校任职8年的教师蒋俊莲向记者介绍,每名教师一天要上9节课,既有一对一辅导的特训课,也有集体小组课。
  临近午餐时间,悠扬的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结束一上午的课程,排着队高高兴兴地前往食堂。这时,刚刚还在课堂上、在康复室里辅导孩童的老师,便挨个桌送饭。排骨汤泡米饭,远远的就能闻到香味,拿到饭的孩子端着碗大口地吃了起来。只有看着孩子吃饱了,吃足了,老师才能趁机吃上几口。
  “特殊教育机构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学校师生比例约为1:5,远低于1:2.5的标准。学校的经费也仅够维持正常运转,掣肘学校教学和康复条件的改善。”丁天宝向记者反映说,目前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师人数不足和经费紧张。
  “目前,政府对残疾人的补助经费统一划归到当地残联管理和拨付,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拨付康复费、教育费等,不允许挪作他用。”莒县残联康复科负责人田洪华说。
  据田洪华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助残政策体系的日臻完善,补助范围基本实现了对各年龄段残疾人群体全覆盖。截至目前,该校在校学生中,102名未成年残疾少年儿童享受连续4年每年1.5万元机构康复训练补助;300余名学龄少年儿童享受每年80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49名机构社区家庭康复人员每年补助5000元。还有80余名外地残疾人员为全额自费。
  “正常而言,一名残疾人员每年的康复费用大概需要6万元。补助金额还不足以全额支付在校学生的生活开销。此外,在校残疾人员的年龄跨度大,从1岁到40岁不等,有些成年残疾人不在大额补贴范围内,还有85名残疾学生来自一户多残、单亲、农村低保家庭或是残疾孤儿。这些困难家庭收入微薄,有的对孩子的医药费甚至生活费都难以负担。”丁天宝介绍说。
  为了让更多残障儿童享受到康复的机会,减轻残疾家庭的经济负担,做大公益蛋糕,学校对享受补助的残疾学生减免生活费、住宿费以及部分医药费。同时,学校还免费接纳流浪残疾人5名,再加上其他日常办公等开销,学校经费所剩无几。丁天宝还自掏腰包为特困儿童垫付学费6万余元。
  “我们多做一点,残疾人就会更幸福一些。希望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能够为学校的残疾儿童带来更多关心,也希望有热心公益、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学校的发展中来。”丁天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