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医院给患者输错药水严厉问责来得迟了些

2019-06-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陈广江

  5月24日,南宁廖女士因扁桃体发炎发高烧,到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诊治,其间被错输了他人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注射液,而其本应注射的药液被用于一位男士。5月31日,院方回应称,对此事不作任何处理,也不负责。对于输错药水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院方表示,从理论上讲人的肌体可以将药物代谢掉。6月2日,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相关责任人被处理。(6月2日澎湃新闻)
  根据院方最新的“情况说明”,当班护士被除名,患者诉求中心主任被免职,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科护士长等被诫勉谈话,同时全院立即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输错药水”事件处理可谓严厉,只是来得迟了些。
  药品使用关乎患者健康和生命,不可丝毫马虎大意,这是基本医疗常识,在输液过程中“张冠李戴”,轻则延误治疗、加重病情,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其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万幸的是,廖女士输错药水仅四五分钟后就被家属发现,错输的药水也不算严重,否则后果或不堪设想。
  但这种“万幸”应该成为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弥补管理漏洞的警钟,而不是逃避问题、推卸责任的借口。面对低级失误,最初院方非但没有及时补救、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反而听之任之,不作任何处理,也不负责,进而百般辩解,可谓错上加错。
  理论上讲,给患者输错药水不一定总会产生严重副作用,有些药物也许可以代谢掉,但医院责任无法“代谢”。有个细节耐人寻味:患者家属第一时间把输错药水的情况反映给了医院工作人员,但院方7天后才作出“药物可以代谢”的回应——患方怀疑,医院迟迟不回应的目的是拖延时间,逃避责任。
  比输错药水更可怕的,是医院管理存在漏洞以及逃避问题、推卸责任的态度。构建医患互信关系往往需要长期努力,但破坏医患关系很简单,有时一句雷言雷语足以。医生一边声称“自己没注意”“对这个药不熟”,一边却言之凿凿地表示“药物可以代谢”,患者和公众还能相信医院吗?
  现实中,医院输错药水、输过期药等低级失误不是个案,但并非每次都是“万幸”。这次输液乌龙事件再次为医疗行业敲响警钟:不管什么样的失误,院方都应及时面对、科学处理、汲取教训,切实承担起应负责任,打消患者和社会疑虑,否则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
  本次乌龙事件就很典型,如果院方能及时处理、坦诚以待,“输错药水”事件不会产生这么广泛、恶劣的影响。媒体曝光并引发关注后,一批责任人被严厉问责,医院也拿出了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的姿态,如果没有媒体曝光呢?
  尽管严厉问责来得迟了些,但毕竟没有缺席。医院对事件的处理重申了常识:用药安全事关重大,任何环节的漏洞足以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荒唐的“代谢说”亦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