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医疗强基层需防“过度诊疗下移”

2019-05-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罗志华

  5月6日,北京市召开2019年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医保局局长于鲁明在报告工作时表示,首都欺诈骗保形势严峻。一些医疗机构引导患者过度就医,有社区一级的医疗机构,年医疗费用最高的竟达到近亿元。(5月6日《新京报》)
  社区医疗机构处于最基层,通常被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则多为卫生院),人口和服务范围都很有限。但这么小的医疗机构,一年医疗费用却达到近亿元的水平,这的确让人大跌眼镜。难怪鲁明坦言形势严峻,并表示,“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敢于担当、敢于出手、敢于亮剑”。
  北京基层医疗机构的费用增长迅猛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的基础医疗机构都存在这类现象,其中既有患者回流基层看病等正当原因,但也存在过度医疗等非正当原因。过去主要出现于大医院的过度诊疗现象,呈现下移到基层的趋势。
  “过度诊疗下移”,与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不无关系。一方面,为了鼓励患者到基层看病,一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往往最高,有的地方可以高达90%以上,患者的自费比例很少。提高基层看病的报销比例,属于国家的惠民政策,对患者和基层医疗机构都十分有利。但另一方面,基层医生开大处方甚至欺诈骗保,也很容易得到患者的配合,双方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
  利用优惠政策扩大收益,还能找到不少其它例证。其中比较典型的是,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多地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措施,比如实现中药饮片购销差率政策、给予项目经费补贴、看中医报销比例更高等,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热衷于钻优惠政策的空子,出现把西医科室直接转为中医科室、看西医也能享受中医专属优惠政策等现象。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有助于化解“大医院扎堆看病、小医院门可罗雀”现象,让更多患者愿意在家门口看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基层医疗机构一些优惠政策,甚至直接给予资金扶持。然而,少数基层医疗机构把好经念歪,不在提高服务水平和诊疗能力方面下功夫,却通过过度诊疗甚至骗保等方式增加收入,导致出现“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不一定下了基层,但过度诊疗等不良风气却先下移到了基层”的状况。
  对于这些不良现象,医保管理部门越早干预越好。针对利用政策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有关部门应给予严密监管和严厉打击,促使基层医疗机构合理解读和利用政策。基层医疗机构更应树立长远发展战略,别被眼前的不当小利所迷惑。要明白,只要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在,脚踏实地做事,就不愁没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