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连载

大江大河不断流

2019-01-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逄春阶
  不回避矛盾,不忽略细节,不喋喋不休说教个没完,演员演得真,导演导得真,其他制作人员状态真,努力把“假”挤出去。我觉得这就是电视剧《大江大河》“火”的原因。不隔,不隐瞒,不粉饰,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评价,活脱脱端出来,让大家看,让亲历者产生心灵上的代入感,而后来者,能看到父辈的真面目,进而引发共鸣,代沟在不知不觉间消失。年轻人跟父母一起追剧,是因为情感是共通的。
  《大江大河》有三条人物线索,一是高考改变命运的宋运辉,二是家庭联产承包致富的带头人雷东宝,三是个体经营户杨巡,电视剧用三组人物形象勾勒出从1978年到1992年间的历史图景。这个时间段,我是亲历者。它唤醒了我上大学第一天坐在教室里闻到的新桌椅清新杨木味儿,唤醒了我第一顿饭去食堂里用饭票换的油条豆浆味儿;它让我记起了我到化工厂采访时车间主任的抱怨,让我记起分田到户后,农村冷落了的生产队的饲养棚。等等。
  年代戏,要拍出不舍昼夜的时间流,不容易,唯有抠出细节,才出味儿。我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宋运辉、雷东宝们,精神状态一点点地阳光起来,身子一点点胖起来,演员的状态也得随时变。果然,导演孔笙说:“我们的戏是顺拍的,这个村庄是我们自己搭建的,要一点点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摆脱贫困,有钱了中国人干什么呢,肯定要先建房子,那房子就得有变化,顺着拍对演员也有一个好处,一个是情感更顺一些,再一个,可以让自己身体逐渐适应。雷东宝让自己胖了十斤八斤,后来还给自己加了个‘肚子’放在里边。我觉得这方面,这些还是挺重要的,是这个剧整体的水准应该有的。”戏的真实性一打折扣,亲切感就泡汤了,整部剧就游离,没有温度了。这部戏,从时代感营造、人物形象塑造、情感渲染、主题表达等多个层面都照顾到了细节的还原。
  不回避矛盾,才让这部剧有了分量。国家处于转型期,必然有矛盾,矛盾斗争有时还很激烈,敢于触碰矛盾,正视矛盾,需要勇气,也需要技巧,比如基层干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强烈的抵触问题、厂长负责制问题、“严打”问题、对个体户的歧视问题、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之间的商战等等,都如实反映,从而展现出改革之痛、之难。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简单的站队式的提问,不灵了。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中,怎么能说清好和坏呢,人是立体的,圆的,复杂的。比如那个水书记,到底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说不出来,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接地气的人在决策,而不是神在决策,他有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的时候?有。但是电视剧也演出了他做违心事后的无奈,甚至有痛苦的表情,这才是人,有烟火气,有人性,有鲁迅说的皮袍下面藏着的“小”。但从大处看,每个人都身处大江大河中,身不由己,有时不往前走都不行,波涛滚滚,催着你往前走,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冲击。
  电视剧演完了,一个个人物形象留在观众的脑海里,宋运辉、宋运萍、雷东宝、大寻、三叔、水书记、刘总工、闵厂长、老支书等等,时代给他们留足了表演的天地,还等什么,靠什么,使出吃奶的劲儿,往前奔啊。从封闭到开放的农村,从僵化到灵活的企业,还有城乡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情冷暖、风云变幻,如大江大河的浪头,猛不丁地就扑过来,但人性光泽永远在闪耀。
  遗忘是最大的悲剧,人很容易忘记过去。前路有个坑,掉下去,爬上来,费半天劲过去了,一路平顺,优哉游哉,不久就忘记了,可那个坑还在。《大江大河》让人记住来路,记住直路,也记住弯路;记住平坦的路,也记住坑坑洼洼的路。
  闲翻《易经》,经常看到“利涉大川”这个词,大川,大江大河之谓。我看《大江大河》时,就忍不住想到“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谦谦君子,用涉大川”等卦辞爻辞。总感觉导演孔笙是研究过《易经》的,深谙阴阳之道。拍年代剧,必须跳出那个时代去审视,放在一个大背景下看,才能看出清晰的历史走向和脉络。
  大江大河万古流淌,不会断流,势不可挡,也无法阻挡。期待《大江大河》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