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博山区:好政策“护航”青年创业梦

2018-12-05 作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张道勇(右一)正在指导学员做陶艺。
  □记者 杨淑栋 马景阳 
  通讯员 韩文彬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太神奇了!我也能把泥巴变成陶艺了!”11月4日,45名来自东营市的小学生收获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件陶艺作品,他们兴奋地围着陶艺老师——淄博桢寅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勇。
  桢寅堂就在原博山美术陶瓷厂旧址,一排排红砖旧厂房、数不清的匣钵砌成的墙、碎陶片拼出的装饰画……一茬茬来参观学习的陶艺爱好者,让这里再次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孩子们的作品虽然稚嫩,但他们通过参观学习和动手实践,不仅体验了陶瓷的生产制作流程,更了解了我国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这既是他们的收获,也是我创业的初衷。”张道勇说。
  1986年出生的张道勇,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热爱陶瓷艺术的他没有急于就业,而是揣着借来的3000元钱,只身来到心中向往的北方陶都——博山区,在古窑村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落脚,创立了“乐一陶”工作室。
  “那时只有一间屋,既是工作室,也是卧室。自己的作品没有销路,只好拿到集市上去摆地摊,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百八十元钱,经常是交完房租就没有吃饭的钱了。但是博山陶琉文化底蕴深厚,和老艺人们切磋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非常多。”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张道勇依然觉得值。
  陶瓷一线生产是枯燥和寂寞的,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打磨技艺。张道勇发现,即使在有悠久陶瓷生产历史的博山区,从事这一行当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就算是有,也大多都在产业终端的销售环节。
  “陶瓷艺术其实更需要年轻人的创作热情,为何不建立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孩子来亲自感受陶艺创作的乐趣呢?”说干就干,2011年,“乐一陶”搬进美陶旧址,向国内外的陶艺爱好者敞开大门。2014年,桢寅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几年发展,桢寅堂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学员也越来越多。看着拥挤的工作室,扩建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可资金从何而来?
  在张道勇为资金难题辗转难眠时,各种荣誉也悄然而至。他在全国专业陶瓷作品赛事中多次荣膺金奖;先后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技能导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博山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博山区还组织张道勇等陶琉艺术家代表免费参加电商创业培训,赴江西省景德镇、江苏省宜兴等地考察学习。
  在一次活动中,张道勇谈起了扩建桢寅堂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博山团区委联系到张道勇,帮他通过“鲁青基准贷”青年创业项目贷款30万元,并将优先推荐桢寅堂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春创业板挂牌。
  万事俱备,再无后顾之忧的张道勇一鼓作气,把桢寅堂发展成为集成人陶艺培训、陶艺耗材、陶吧连锁加盟、艺术陶瓷作品设计生产、陶瓷文化研学及陶艺主题冬夏令营为一体的陶瓷文化综合实践基地,每年培训少儿陶艺爱好者上万人,培训陶吧经营者、陶艺课老师等成人学员千余名。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淘宝网皇冠店铺,电商平台的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桢寅堂还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山鲁花釉的研发室和大师工作室,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博山陶瓷艺术。
  从当初无人问津的小工作室,到如今2000余平方米的陶瓷文化综合实践基地;从当初的一个人、一双手,到现在从管理、教学,到生产、销售20余人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从借钱创业的穷小子,到2018年被评为博山区“青年创新创业之星”,代表博山区参加首届“淄博青商大会”……一路走来,虽然历尽坎坷,张道勇在创业之路上却走得更加坚定、自信。
  今年,博山区选拔命名了首批30名“青年创新创业之星”和 10个“青年创业团队”,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农业、陶瓷琉璃文化、电子商务4大领域,将在创业资金支持、项目推介、电商发展、创业能力培养、人才项目推荐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引进,带动了星火数控、银蕨科技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户博山,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淄博奇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由本土青年牵头建立的创业企业,不但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省市乃至全国都发挥了示范作用,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培育了新青年,积蓄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