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穷尽你所能到达之地

2018-11-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果子
  《空间简史》这本书的写成,旨在还原人类在思想发展史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过程,并对此形成一种深刻认识,即:空间的度量,也就是我们说的“世界”。世界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系统地展示它超乎想象的宏大。对空间度量的探索过程,就像在参观一所大房子时偶然发现了隐藏在挂毯下的大门:一旦大门被打开,一间不为人知的崭新的侧室便映入眼帘;之后沿着楼梯走出去,还会发现同样不为人知的空间;最后,人们来到一扇窗前,想都不敢想的一幕发生了,人们看到房子周围楼宇林立,而之前,从来没有人知道这样的存在。
  人类对于距离和地形的思考、空间的感知可以追溯到至少一万年前。无知的远古人类生活在蓝天下却不知其为何物。后来他们开始慢慢地、断断续续地以探测空间为目的的探险,在陆地上观察游历,或者观测天空的变化。
  再后来这种探测成了专门的学科,对陆地的探测称为“地理学”,对天空的探测则称为“宇宙学”。科学的理论,甚至是定理和科学体系,就这样在人类的幻想中诞生了。
  书中前半部分的叙述按时间顺序展开,从史前时期一直到现代,尽力还原古人在探索世界时直观的思路和在思索时遇到的局限,这种局限不仅是工具材料上的,更多的是思维所带来的局限。古人的思维趋于理想化,有时是掌权者的控制,有时则是出于对真理的恐惧。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格力斯之柱上刻有“切勿穿越”的警示语,当时被探险者视作不可逾越的地标。16世纪人们才敢打破这项禁忌,探索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之后部分转而采用编年史的叙述方式。因为近几个世纪以来,用于观测宇宙的工具不断革新,天文学的发展举世瞩目,人们一次又一次被真理所震撼。为了适应飞速的变化和庞大的信息量,我们必须用有别于传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
  进入当代,人们开始发现了一个悖论。飞速增长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关于宇宙的认识还是关于自身无知的认识?这种关系可以被想象成数学上的分数,即已经理解的真理和已知存在却尚未理解的真理之比。我们对世界的边界和组成的探索固然带来了分子(已经理解的真理)的增长,却更大程度上使得分母(已知存在却尚未理解的真理)增长。我们也更意识到“越思考,越无知”的道理,像实证主义科学家们那样,抛弃主观上的猜想,不断地寻求真理。这就是真理的悖论。
  《空间简史》
  [意] 托马斯·马卡卡罗 
  克劳迪奥·M.达达里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