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农民工升级,产业才能更好升级

2018-09-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屈小博 吴 桐
  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结构错位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亟须对其本身加以升级。
  农民工群体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结构错位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成为阻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大短板。
  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我国农民工总体受教育水平虽在逐步提高,但仍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在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如建筑、制造业和餐饮住宿服务业中,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仅有少数行业如信息传输、金融、商务租赁、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等,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农民工占比低于50%。目前中国各行业均处在结构调整、加快转型的过程中,对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需求不断增大,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与制造业及服务业的从业要求越发不相适应,这也导致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大幅改善缺乏动力。
  农民工人力资本结构错位。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集中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及相对低端的生活性服务业,在科研、技术、金融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鲜有分布。一方面,产业升级过程中,低端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弹性大,能够承担起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功能。另一方面,未来产业升级的着力点在于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重点就是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国拥有大量具有低人力资本的农民工,如何将这一群体的劳动力转移到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是促进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重要课题。
  农民工人力资本面临产业升级门槛。对以低学历为主的农民工群体来说,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实现人力资本的后天积累更为重要,也是更现实的选择。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较低,而技术、资本要素占比相对较高的行业,受培训的农民工占比也较高。第三产业中,随着资本、技术与人力资本等要素在不同行业集聚,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大致呈现出上升趋势。现代经济部门对劳动者需具备的异质性人力资本有着较高要求。当前的产业升级,更多的是产业内部转型升级,即体现为二、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从强到弱、对人力资本质量的要求从低到高的调整。行业发展摆脱对劳动力供给的依赖,转为依靠资本和技术,这就对产业升级后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有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例如,信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金融等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要求与农民工目前的人力资本水平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鸿沟,大部分农民工因自身人力资本积累有限,其技能水平无法胜任这些行业的工作任务,仅依靠简单的技能培训也难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如下几点工作,以实现农民工人力资本在更高水平上的长期积累。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要增加对农村公共教育的投入倾斜,让农村学生完成高中教育、有更多机会接受更高学历教育。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是未来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科学养育方式、优质初等教育缺乏等问题。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不仅仅要提供教育机会,更要注重所提供教育的质量。为满足不同行业对人力资本的特殊要求,除了通过培训,还要通过对职业教育增加投资来实现未来农村劳动力异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
  持续稳定扩大就业。对于农民工群体,由于其人力资本水平提升速度远低于产业升级调整速度,结构性失业也就无法避免。如果在城市谋求生存的农民工失业,将是其自身人力资本积累中断及人力资本的浪费,更不利于其参与到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可引导青壮年农民工通过培训或职业教育等方式,提高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以及培育其获得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新技能,以实现再就业。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劳动力再配置、推动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对改善三次产业结构错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有重要作用。应通过全面户籍制度改革消除现实壁垒,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制造业服务业的进一步转移,有效减小三次产业之间的错位幅度,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