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爱美石亦爱江山 

2018-08-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人在旅途
□ 许志杰
  向往青田久矣,自是因了这里的石头。青田石被誉为四大国石之一,其中封门青位列三大印章石之首,启功先生曾有诗句颂扬,“青田石印千秋誉”。前些年发现的“李玮图书”长玺型双面印就是宋代老坑青田紫檀冻,这是至今人们所见最早的青田石印章。元代文人赵子昂“始以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与赵子昂同时代的文人王冕有云:“初无人以花乳石刻印,自山农始也……”,他所说的花乳石就是青田石。至此,沿袭了近千年的铜刻治印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直延续至今的文人自刻石质印章的新时期。同时,篆刻作为一种艺术由此而生,由过去的实用为主转向艺术观赏与艺术创作,无论艺术品质还是对于石质本身的开发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阳春三月,正是青田最好的时节。山绿水秀,晚风微醺,春的气息留有余香,夏的味道尚显绵软。疾驰的高速列车把我带到这里,一路穿山越岭,奔腾豪迈,从千里之外的齐鲁之邦落脚此地,也不过五六个钟头。但是,想到在交通工具极其落后的宋元明,乃至更晚的清代、民国时期,文人们对青田印石的追逐,是何等艰难,一石难求绝非妄言。能有一方心仪的青田印石把玩在手,置于案头,欢喜之情自是无以言表。
  瓯江穿青田城而过,沿江两岸布置着秀美狭长的青田县城,城后便是连绵不绝的大山,青田就是浙东南地区连着福建省大山深处的一座县城。据说,青田石就分布在与青田城交织在一起的这些大山里,成矿的时间距今约有一亿四千万年。在我既有的观念和印象中,既然要采石找矿,势必造成山体破坏,环境恶化。山是光秃秃的山,水是污水横流的水,天是灰蒙蒙的天,人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喘。青田不是这样,静谧和美。老城保存完好,一条名曰大街的老街道依江而建,几家口碑甚好的当地名吃店,不瘟不火地静待食客到来。我到青田的第一顿晚饭,就是在大街的一家拌面店吃的。果然名不虚传,无论面的韧度,菜的味道,皆属上等,催着你的食欲与味觉,不断产生惬意的舒适。我的第一观感,青田是个养人的好地方,山好水好饭好,石头好,当然还有人好。
  大自然慷慨地馈赠青田人以美丽的石头,青田人没有一味贪婪地去疯狂享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回馈造物主的恩赐。年近九十的倪东方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青田人,十岁开始学徒操刀刻石,已有八十年的艺术生涯,现在是青田石雕泰斗级人物。他虽为石雕大师,石头是他创作不可缺少的原料,却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一直呼吁控制甚至封山不再开采。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率先提出在他家乡青田县山口镇山口村,就是盛产封门青的地方,修建一座依山傍水的公园。从1988年退休到现在,他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千丝岩筑路修桥、造罗汉壁、修亭台、建楼阁,尤其是开辟了新景点碑林,整座千丝岩像一件石雕艺术品一样被倪东方精心雕琢着。倪东方说,这可是雕刻真山真水啊!
  石有情,人有性。资源再丰盛,坐吃山空,总也有一天会被掏尽用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是人要尊重自然,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青田有石人有情,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开采利用,青田石给青田人带来了足够声誉和财富,是到了还石于自然于子孙的时候了。据说,原来靠青田石吃饭的当地人已经很少,很多外地客商也大多打道回府,或从事其他行当。在青田石雕博物馆附楼见到一位华姓小伙,正在打磨一块很小却很精致的封门青印章石。他说,上等的封门青已不可求,他手上的都是其祖父辈留下的。喜欢和需要青田封门青的人很多,又没这么多,他想出一个办法,在零散的碎石中寻找小的章料,精心雕琢,让有缘人手上有石。
  青田有好石,青田人也真诚,有情怀,青田石已至极致,青田的山水又堆起一座座新的金山银山。吾爱美石更爱江山,坐在千丝岩景区“静听石语”,好不惬意;徜徉在小镇的街上,看老人们打牌喝茶,其乐融融;坐在路边的小馆,品尝新鲜的小溪鱼、田螺,喝着漂亮女主人的老爹亲手酿制的高度白酒,自赞短短的青田行,着实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