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编辑手记

2018-08-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想像一下,突然停电了,是那种彻彻底底的停,好像法拉弟从未发现电。
  汽车电车当然不能开了。电饭煲手机闹钟之类,全部成了一堆废铁。当你好不容易砸开公司的玻璃电动大门,发现开不了电脑,只能干坐着,学校无课可上,机场大门紧闭。
  这是电影《生存家族》中的场景。去看电影那天,偌大的影院里冷气十足,一共三个观众,其中一个还在睡觉。
  是我们不关心停电,还是我们不相信有一天会停电。
  有电以来,改变的不只是生活,甚至我们的身体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有人说,现在的西红柿和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我们也一样。
  就说阅读。
  曾几何时,沉浸在一本书或者一篇长文里面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总会被叙事打动,会被分析吸引,会花上几个小时漫步于铺陈宏大的散文。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了。注意力常常在两三页后就分散了,心情会变得烦躁不安,丢掉原先专注的线索,开始找其他的事来做。
  以前很自然的深度阅读,现在变成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
  晚上散步遇到一位同事,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正在读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并且说,前人留下的好东西,一定得认真看看。天哪,岂只是羡慕,瞬间膜拜,多少人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即使一篇三四段以上的博客文章,都超出了吸收能力,只能一扫而过。
  我们的专注和沉思正在被什么东西切成碎片。
  同事无奈,明明知道交稿时间已到,可依然花太多的时间在网络上——闲逛,阅读八卦、写email、扫一眼新闻标题和刚更新的博客,看视频,或者,只是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再跳到下一个。
  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持续的写作。有什么东西一直在扰乱我们的大脑,改造我们的记忆,重构我们的神经系统。
  这时候如果来一场停电断网会怎样?
  电影里,暴风雨之后,儿子丢掉了自己从不离身的手机,“你真的不要了?”他笑笑,将手机壳剪破用来黏补破掉的轮胎。
  生活回不到过去了,停电只是使惯性的节奏刹一下车,就像开头一家人站在阳台上,看向天空那无比灿烂的星空银河,不是它不存在,只是平时有电,城市的光亮太多,遮住了它的美好。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网络也曾是天赐之物。以前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花费数天查找的资料,现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搞定了。
  但是朋友告诉我,为了完成一本资料长编,每天携两个月饼去省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翻阅查找,记录整理。那应该别有一番味道吧。
  在词语的海洋里深度潜泳,与坐摩托艇在水面快速滑行。哪一个更吸引你。
  电影结尾火车过隧道时老人们机智地提前关了窗,年轻人们却被熏得灰头土脸,相视一看,哄堂大笑。
  笑声里,有曾经不可一世的现代人的自嘲和尴尬,也有开心,毕竟他们找到了身份的归属。阅读和写作,最本真的东西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