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海洋优势转化的科学路径

岛城海洋工作者畅谈贯彻落实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2018-05-16 作者: 薄克国 肖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肖 芳


既是鞭策又是激励
  5月10日,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全省上下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加快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这标注了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目标定位,会议对海洋强省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海洋强省建设的冲锋号。”青岛蓝谷管理局经济发展处科长、海洋生物化学博士魏文浩说,“身为蓝谷人,我倍感振奋,这既是一种鞭策,又是一种激励,更坚定了蓝谷发展海洋科技,助力海洋强省建设的决心。”
  魏文浩介绍,蓝谷是青岛海洋科技资源的主要集聚区域,在设立之初,定位就是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我们的目标是把这里建设成国际海洋创新高地,蓝谷从2012年开始建设,到现在已集聚了大批涉海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资源,大量海洋元素交汇在这里。”
  “我以前是学海洋生化的,蓝谷现在给我的感受就是,各种涉海元素在这里相互融合、作用,正发生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接下来蓝谷还会继续催化这些反应并把它们辐射出去,服务好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亮出山东海洋强省的名片。”他表示,“不忘初心,蓝谷始终积极投入到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事业中,并发挥引领作用,我们有这个自信。”
  在青岛市市南区服务业局局长孙欣看来,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的号角,为市南区推动海洋服务经济发展、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服务业的“深蓝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市南区的海洋产业呈现规模和质量双提高的良好局面。2017年,市南区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330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2%。但市南区海洋经济对滨海旅游业、航运物流业、海洋金融服务等产业依存度较高,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海洋船舶与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占比偏低,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
  正视短板,市南区将坚持陆海统筹,以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提质升级航运物流、滨海旅游、文化创意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海洋科研服务、海洋信息技术、远洋渔业等产业,加快八大关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市南力量。
对接需求建平台
  “推进海洋强省战略,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就需要国家级的平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俊研究员说,3月2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开工建设。“这个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标志着我国渔业生物资源保存体系启动建设,还是积极对接国家海洋战略需求、打造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具体体现。”
  据介绍,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促进我国渔业生物保护、实现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开工建设,将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施和加快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保障,不仅有利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同时对整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王俊说,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作为渔业科学研究“基础的基础”,建成后将为我国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研发及物种保护等提供科研与技术平台,有效地保护重要渔业生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建立良种发掘与培育技术,解决渔业产业“种源”问题;带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保障蓝色海洋食物产出与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他说,其中的海洋渔业生物活体资源库,主要用于像中国对虾、海带、紫菜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渔业物种,像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等具有重要养殖潜力的引进海洋渔业物种,以及濒危、濒临灭绝的海洋渔业物种等生物活体的长期保种,为选育和创制优良养殖品种提供根本保障。
集聚优势推进转化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中提出: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我省海洋科技、人才等优势,找准海洋优势转化的科学路径,推动海洋经济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
  “人才是最重要的创新要素。”青岛连城创新技术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杨表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说到了企业的“心坎里”,也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家围绕着海洋领域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公司,青岛连城进行科技转化时,深感人才的重要性,从2014年起,公司着重招聘涉海相关专业的博士和硕士。截至目前,公司海洋类人才占公司总人数的85%。
  李杨介绍,在外部人才资源聚集上,公司着重与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接触,了解他们技术的同时,把他们的成果推介到企业中去。2017年,通过公司的筹划,将国家海洋实验室与山东宝隆公司达成合作,申报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深远海鱼类养殖专用设备研制”项目。她说:“在这个项目中,国家海洋实验室作为牵头研发单位,山东宝隆公司作为项目的实施基地,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快速将好的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李杨透露,公司发展中,将广泛走访省内外涉海企业,特别是海洋牧场企业,通过努力,将这些企业链接起来。“基于山东现有海洋成果和人才集聚地,我们作为专业海洋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搭建全产业链的转化生态模式,挖掘需求,抓住供给,服务需求与供给,搭建总部赋能,区域共享的新转化模式,服务山东海洋强省建设。”